**前言**本书是我们在产品开发这一跨学科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编写的,该课程面向工程和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生以及MBA学生。尽管本书的主要受众是上述跨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但是许多工程设计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师也会发现它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教学参考书,同时本书对专业人士也非常有用。实际上,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针对专业读者来编写,因为大部分学生本身就是专业人士,他们都曾在产品开发或者相关领域工作过。本书把市场营销、设计以及工业制造的观点融合为产品开发的整体思路,因此能够使每个学生准确地理解实实在在的产品开发实践,以及开发团队中不同成员扮演的基本而复杂的角色。本书还特别关注了业内的实践者,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产品开发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地应用于产品项目开发实践。在高等教育界常常会存在这样的争议:工业设计的教学工作是应该首先为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在管理不是那么严格的情况下开展工业实践活动?对于更为广泛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我们摒弃两个极端。没有付诸实践的理论都是空谈,因为很多细微的差别和微妙之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并且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实践工作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非常容易产生混乱,也无法利用成功的产品开发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这方面,产品开发如同航海:不断实践可以使航海技术变得非常熟练,但是航海理论知识和船舶运作原理(甚至一些小技巧)的指导也会对航海技术有很大帮助。我们试图通过强调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平衡。我们所提出的方法是一个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的程序,但它几乎体现不出清晰而精确的理论。在某些情况下,正如第17章所提到的,方法是由研究和实践的传统来支撑的。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方法论是非常新颖的专业技术的精华,就像第12章提到的一样。在所有情况下,方法都会为解决产品开发问题提供具体途径。根据我们的经验,最好是在工业或学术背景下的项目中通过结构化方法来学习产品开发。因此,本书希望在课程项目或工业实践背景下为完成产品开发任务提供指南。本书的每一种方法都通过具体的工业实例或者案例研究来说明。每一章都选择了不同的产品实例,而不是在全书中都使用相同的例子。我们之所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实例,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本书更加有趣,并且可以说明这些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从工业设备到消费产品的各个领域中。本书设计了很多模块—由18个独立的章构成。每一章都为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一个具体部分提出了一种开发方法。这种模块形式的好处在于每一章都独立于其他部分,这样教师、学生和从业人员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他们最需要的材料。本书第5版中增添了关于机会识别和面向环境的设计的新章节,对全书的案例和数据进行了更新,融入了最新研究和创新实践的新观点,并对全书进行了修订。作为该书的补充,我们还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网站,主要为教师、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网上资源。我们将及时对其进行更新,包括及时补充其他参考材料和案例,并且提供产品开发各专题相关的资源链接。大家可以登录www.ulrich-eppinger.net来查阅和使用这些资源。结构化方法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也有助于开发流程的研究和改进。实际上,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以本书的思想作为种子,创造自己的开发方法,从而使其适合自己的个性、智慧以及企业环境等。
[第1章 概论 1.1 成功的产品开发的特点](https://yq.aliyun.com/articles/109167)1.2 谁来设计和开发产品1.3 产品开发的周期和成本1.4 产品开发的挑战1.5 本书思路1.5.1 结构化方法1.5.2 工业实例1.5.3 组织表现1.5.4 本书路线图参考文献1.6 练习思考题[第2章 开发流程和组织 2.1 产品开发流程](https://yq.aliyun.com/articles/109181)2.2 概念开发:前端过程2.3 采用基本的产品开发流程2.3.1 技术推动型产品2.3.2 平台型产品2.3.3 流程密集型产品2.3.4 定制型产品2.3.5 高风险产品2.3.6 快速构建产品2.3.7 复杂系统2.4 产品开发流程图2.5 Tyco公司产品开发流程2.6 产品开发组织2.6.1 通过建立个人之间的联系形成组织2.6.2 依据职能和项目之间的联系形成组织2.6.3 选择组织结构2.6.4 分散的产品开发团队2.7 Tyco 公司产品开发组织2.8 小结参考文献2.9 练习思考题[第3章 机会识别3.1 什么是机会](https://yq.aliyun.com/articles/109194)3.2 机会识别的评比结构3.3 机会识别过程3.4 步骤1:确立章程3.5 步骤2:挖掘并探索大量机会方案3.6 步骤3:筛选机会方案3.7 步骤4:开发有前景的机会方案3.8 步骤5:选出最佳机会方案3.9 步骤6: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3.10 小结参考文献3.11 练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