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是一种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具有可见光的性质,沿直线传播。
○1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且金属根本不能吸收或传导它;
○2微波可以穿透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是不会消耗能量;
○3在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食物时,微波不仅能透过,还会将自身的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被水分子吸收
被加热的介质一般可分为无极性分子电介质和有极性分子电介质。有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但将其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并在电介质表面会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越强。当外加电场改变方向时,极性分子也随之改变方向并再次形成有序排列。若外加的是交变电场和磁场,极性分子将被反复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越快。此时,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增加,导致热量增加,食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便完成了电磁能向热能的转换。
微波炉是利用食物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量而使自身加热的烹饪器具。在微波炉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在微波炉腔建立起微波电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这一微波电场在炉腔中尽量均匀分布, 电控系统将220V交流电压通过高压变压器和高压整流器,转换成4000V左右的直流电压,由磁控管产生2450MHz的超短电磁波,微波能通过波导管传入炉热腔里.由于炉热腔是金属制成的,微波不能穿过.只能在炉腔里反射,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24.5亿次的极高速振动。由于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从而完成加热过程,将食物烹熟。
○1不要“空烧”。空烧时微波能量无法被吸收,很容易损坏磁控管。
○2开关关闭后,再打开炉门。人体组织含有大量水分,一定要在磁控管停止工作后再打开炉门,取出食物。微波炉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对人体不会有伤害,但假如发生泄漏现象,应尽快远离微波环境。一般轻微情况下,只要离开微波泄露源,被伤害的组织就能逐渐恢复正常。严重时需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