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5——node.js

    xiaoxiao2023-10-13  141

    在 Java™ 和 PHP 这类语言中,每个连接都会生成一个新线程,每个新线程可能需要 2 MB 的配套内存。在一个拥有 8 GB RAM 的系统上,理论上最大的并发连接数量是 4,000 个用户。随着您的客户群的增长,如果希望您的 Web 应用程序支持更多用户,那么,您必须添加更多服务器。当然,这会增加服务器成本、流量成本和人工成本等成本。除这些成本上升外,还有一个潜在技术问题,即用户可能针对每个请求使用不同的服务器,因此,任何共享资源都必须在所有服务器之间共享。鉴于上述所有原因,整个 Web 应用程序架构(包括流量、处理器速度和内存速度)中的瓶颈是:服务器能够处理的并发连接的最大数量。

    服务器端 JavaScript 可能是一个新概念,但这个概念本身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为何不能在服务器上使用客户机上使用的编程语言?

    Node 使用了一个所谓的事件驱动编程模型

    事件发生时调用的回调函数可以在捕获事件处进行编写。这样可以使代码容易编写和维护,没有复杂的面向对象框架,没有接口,没有过度设计的可能性。只需监听事件,编写一个回调函数,其他事情都可以交给系统处理!

    在传统的web服务器中(比如Apache),每一个请求都会让服务器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来处理这个请求。

    后来有了Ajax。有了Ajax,我们就不用每次都请求一个完整的新页面了,取而代之的是,每次只请求需要的部分页面信息就可以了。这显然是一个进步。但是比如你要建一个FriendFeed这样的社交网站(类似人人网那样的刷朋友新鲜事的网站),你的好友会随时的推送新的状态,然后你的新鲜事会实时自动刷新。要达成这个需求,我们需要让用户一直与服务器保持一个有效连接。目前最简单的实现方法,就是让用户和服务器之间保持长轮询(long polling)。

    HTTP请求不是持续的连接,你请求一次,服务器响应一次,然后就完了。长轮训是一种利用HTTP模拟持续连接的技巧。具体来说,只要页面载入了,不管你需不需要服务器给你响应信息,你都会给服务器发一个Ajax请求。这个请求不同于一般的Ajax请求,服务器不会直接给你返回信息,而是它要等着,直到服务器觉得该给你发信息了,它才会响应。比如,你的好友发了一条新鲜事,服务器就会把这个新鲜事当做响应发给你的浏览器,然后你的浏览器就刷新页面了。浏览器收到响应刷新完之后,再发送一条新的请求给服务器,这个请求依然不会立即被响应。于是就开始重复以上步骤。利用这个方法,可以让浏览器始终保持等待响应的状态。虽然以上过程依然只有非持续的Http参与,但是我们模拟出了一个看似持续的连接状态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