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端模式

    xiaoxiao2023-10-28  154

         大端模式,是指数据的高字节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而数据的低字节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这样的存储模式有点儿类似于把数据当作字符串顺序处理:地址由小向大增加,而数据从高位往低位放;这和我们的阅读习惯一致。

         小端模式,是指数据的高字节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而数据的低字节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这种存储模式将地址的高低和数据位权有效地结合起来,高地址部分权值高,低地址部分权值低。

    中文名外文名大小端模式Big-endian/Little-endian

    简明区分

         下面以unsigned int value = 0x12345678为例,分别看看在两种字节序下其存储情况,我们可以用unsigned char buf[4]来表示value

         Big-Endian: 低地址存放高位,如下:

         高地址   ---------------   buf[3] (0x78) -- 低位   buf[2] (0x56)   buf[1] (0x34)   buf[0] (0x12) -- 高位   ---------------   低地址

         Little-Endian: 低地址存放低位,如下:

         高地址   ---------------   buf[3] (0x12) -- 高位   buf[2] (0x34)   buf[1] (0x56)   buf[0] (0x78) -- 低位   --------------

         低地址

    内存地址小端模式存放内容大端模式存放内容0x40000x780x120x40010x560x340x40020x340x560x40030x120x78

    名词解析

    大端模式

         所谓的大端模式(Big-endian),是指数据的高字节,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而数据的低字节,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这样的存储模式有点儿类似于把数据当作字符串顺序处理:地址由小向大增加,而数据从高位往低位放;

         例子:

         0000430: e684 6c4e 0100 1800 53ef 0100 0100 0000

         0000440: b484 6c4e 004e ed00 0000 0000 0100 0000

         在大端模式下,前32位应该这样读: e6 84 6c 4e ( 假设int占4个字节)

    小端模式

         所谓的小端模式(Little-endian),是指数据的高字节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而数据的低字节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这种存储模式将地址的高低和数据位权有效地结合起来,高地址部分权值高,低地址部分权值低,和我们的逻辑方法一致。

         例子:

         0000430: e684 6c4e 0100 1800 53ef 0100 0100 0000

         0000440: b484 6c4e 004e ed00 0000 0000 0100 0000

         在小端模式下,前32位应该这样读: 4e 6c 84 e6( 假设int占4个字节)

    大小端模式

          为什么会有大小端模式之分呢?这是因为在计算机系统中,我们是以字节为单位的,每个地址单元都对应着一个字节,一个字节为 8bit。但是在C语言中除了8bit的char之外,还有16bit的short型,32bit的long型(要看具体的编译器),另外,对于位数大于 8位的处理器,例如16位或者32位的处理器,由于寄存器宽度大于一个字节,那么必然存在着一个如何将多个字节安排的问题,因此就导致了大端存储模式和小端存储模式。

          例如一个16bit的short型x,在内存中的地址为0x0010,x的值为0x1122,那么0x11为高字节,0x22为低字节。对于大端模式,就将0x11放在低地址中,即0x0010中,0x22放在高地址中,即0x0011中。小端模式,刚好相反。

          我们常用的X86结构是小端模式,而KEIL C51则为大端模式。很多的ARM,DSP都为小端模式。有些ARM处理器还可以随时在程序中(在ARM Cortex 系列使用REV、REV16、REVSH指令)进行大小端的切换。

          下面这段代码可以用来测试一下你的编译器是大端模式还是小端模式:

    short int x; char x0,x1; x = 0x1122; x0 = ((char*)&x)[0]; //低地址单元 x1 = ((char*)&x)[1]; //高地址单元

         若 x0 = 0x11,则是大端; 若 x0 = 0x22,则是小端......

         从上面的程序还可以看出,数据寻址时,用的是低位字节的地址。

    简单大小端转换的宏

    #define sw16(x)  ((short)( (((short)(x)&(short)0x00ffU)<<8)| (((short)(x)&(short)0xff00U)>>8)))

    现阶段状况

          目前Intel的80x86系列芯片是唯一还在坚持使用小端的芯片,ARM芯片默认采用小端,但可以切换为大端;而MIPS等芯片要么采用全部大端的方式储存,要么提供选项支持大端——可以在大小端之间切换。另外,对于大小端的处理也和编译器的实现有关,在C语言中,默认是小端(但在一些对于单片机的实现中却是基于大端,比如Keil 51C),Java是平台无关的,默认是大端。在网络上传输数据普遍采用的都是大端。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