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日,也是《惢客》有声书的分享日,继续分享我录制的《惢客》有声书第十七集《目前的市场现状是什么样的?(八)》
各位关注《惢客》有声书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敦厚的曹操。今天继续给您分享《惢客》有声书第十七集,也就是商业计划书中的第二个问题:目前的市场现状是什么样的?今天给您分享第三部分《诚信经济》中的“规则诚信”。
(3)、未来:“规则诚信”将融入到每一笔交易中。
目前,很多互联网平台或传统商业,正在逐步将证明诚信的规则融入到交易中,确保为交易双方建立互信机制。
其实,真正的规则诚信是一个规则生态,不仅仅是在经济维度,而是在生活中的各个维度。只不过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在规则诚信中的刚需。
规则诚信反应到经济中,主要有三个阶段: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
我们先来说说交易前,目前的规则现状主要分为六个方面:
第一、第三方平台的品牌和信誉背书。
我之所以选择在天猫或京东上买这家店的商品,不是对这家店放心,而是对京东或天猫的平台放心。我并不知道新西兰的奶粉是否比国内蒙牛的奶粉好,但我觉得,国外的奶粉应该在食品安全上检测的更严格,所以,我选择买新西兰的奶粉。虽然这一条称不上是标准的证明诚信的规则,但至少能称之为消费者在交易前参考的一条潜规则。
第二、店家对商品的标榜宣传。
由于拿来主义或内容复制的成本较低,面对同一个商品,商家宣传的内容同质化很严重,别人好的宣传图片,拿来让美工P一下,就成自己的了。你搜索一个手机壳,看到商品的宣传图都差不多,都说自己防摔,都说自己有安全气囊,都说自己与原机无缝契合,结果买回来,却发现安全气囊没有高过手机的边缘,并不防摔,而且,手机的按键总是与原机的按键错位。这让我想起来,有点像很多培训学校出来找工作的学生,一拿出简历,全部都长的一个样。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我曾经去一个旅游景点,想去吃他们的炒面,结果到了那条街,路边20多家饭店都挂着正宗XX炒面的牌子,让人很是无助。
第三、第三方平台对规则的制定与承诺。
除了国家对相关领域定制的规则外,各个第三方服务平台在制定规则上都提高了重视,对消费者的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完善,比如:七天无理由退换等等。不过,虽然规则制定的很好,但在执行上的成本却很高。这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普通性违规、选择性处罚”产生的高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是对于制定的规则在执行层面公平性上的自我解读。由于是商业,自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出现“店大欺客”和“客大欺店”的现象,更主要的是第三方平台的主要衣食父母不是买家,而是卖家。面对“王佐断臂”的时候,要么是犹豫着下不去手,要么是用“偷换概念”的方式打一打擦边球。
第三、第三方用户的评价和体验分享。
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买一件商品,看一看买过此商品的人对商品的评价和看法。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会浪费你大把的时间,比如:在淘宝和京东的两个同样产品,都有10000多个好评、2000多个中评和200多个差评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丧失了“认知能力”,只能通过“销量排序”或“价格排序”的方式做一个“随大流”式的盲目选择。
第五、售前咨询约定。
这一点我经常在用,主要原因还是吃亏吃的太多了。记得买一个投影仪,但不知道支不支持我的小米手机投放,就通过电商平台的聊天确认,把购买前的询问量化约定到聊天中,结果退的时候双方都没有话说。
第六、售后投诉与评价。
如果与商家产生纠纷,还可以到第三方平台甚至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如果投诉无果,再给商家进行差评,这也是消费者拥有的最后一招权利。但是,在这方面弊端也不少,比如:自己的投诉如果得不到第三方平台的支持,就别无他法了。而自己对商家的差评也会被淹没在无数个好评中,甚至对第三方平台不满意的时候,消费者仍处于弱话语权一方,所做的也只能是问候一下祖宗八代来宣泄一下心中的怒气。
以上六个方面,是目前在交易前的规则呈现方式,虽然,涵盖了我们的诸多诉求,但是,从证明诚信的角度去思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商家证明诚信的红利太少、顾客的认知不足、顾客之间的互动不够和顾客的维权机制缺少第三方等。这些,我会在后面介绍惢客的规则诚信生态中会详细叙述。
好了,本周的分享就先到这里,下周日继续给您分享交易中和交易后的现状分析,下周日,惢客与您不见不散。
好了,今天的日记就写到这里,《惢客创业日记》咱们明天继续.....
看到这里,如果您还不知道惢客是一个什么样的证明诚信的互联网平台,或者您想深入了解下惢客的“华为+小米+诺贝尔”的商业模式,您可以加我微信13103101099来领取我的《惢客·草稿书》和《惢客》商业计划书PPT(高清版),也可以在喜马拉雅APP中搜索“敦厚的曹操”,收听我的3个有声节目《惢客·作者原声版》、《惢客创业日记·作者原声版》及《惢客·诚信试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