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治理“智能化”“复古范”

    xiaoxiao2021-04-16  199

    暮色降临,69岁的陈曼娟走到家附近的郭婆井,仔细巡查。这是她在履行“井长”的责任。这组有十个井眼的古井,位于南宋皇城所在地杭州市上城区。相传东晋时所凿,清代著名文人李渔为其写过赋。一千多年来一直服务于周边居民的日常洗用。

    近年当地政府专门对每一口古井进行清淤、修缮,请陈大妈这样的热心居民担任井长,监督日常使用、养护和检测。很多古井焕发生机,成为这座现代化城市不少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在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浪潮中,构成一幅独特的市井风情画卷。

    离郭婆井5公里外的紫花支路,一个窨井盖被撬起。报警信息立即传输到了城管局后台,正在附近巡逻的城管队员马上赶到现场处理。这些窨井已经“智能化”,发生雨污水混流、污水满溢、井盖移动等情况都会向后台发送信息报警。

    “智能化”和“复古范”并存,是杭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互联网创新重点城市,在探索城市治理中呈现的特点。

    在上城区,每一条河道均有高清监控,河水异物漂浮和流速、水位均在实时监控下。已监测处理了60起违章洗涤等情况。公厕等城市家具均添加“电子标签”,如发生设施被盗、水电异常就会通过无线网络反馈到指挥平台。垃圾房也使用二维码互联网云计算系统,实现垃圾分类智能投放,试点小区正确比例由75%提高至95%。每一位城管队员、每一辆执法车辆都智能定位,在后台大屏幕可以看到行动轨迹和即时画面,全区550名环卫工人都佩戴智能手环,具备实时定位,紧急呼叫功能。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绿色、低碳方面的发展。近年浙江启动“五水共治”。环保、节能、循环再生的理念体现在城市建设、管理的角角落落。

    北师大杭州附中整个校园是应用太阳能、节水系统的“绿色建筑”。通过安装雨水收集分离池、中水回收系统等,整个校园的空调冷凝水、屋面雨水、洗面盆水、拖把水等等均被收集过滤,用于绿化灌溉、景观补水、冲厕所等。该校林杗老师介绍说,全校每年有约5000吨废水、10000吨雨水得到利用,节约水费约5万元,雨水收集利用率达99%,对学生们也是生动的环保教育课堂。

    龙山河位于杭州主城区五条主要河流的上游。上城区副区长宣寅说,记得三年前受台风影响河水漫出,公交车开过,路上积水涌动,人在路边几乎有要被冲倒的感觉。记者看到现在河道上铺设了渗水性好的特殊地砖,下面是沉淀蓄水池,不仅不会再积水,而且可以回收雨水、河水处理为城市杂用水。打开盖子,打出来的水很清澈。据介绍,蓄水可满足周边三个环卫所的道路洒水和绿化浇水所需,年节约水费约40万元。

    作为因水而兴的古城,杭州通过对“新科技”的应用和“老传统”的活化,变得越来越有韵味。在甘水巷上口井,虽然下着雨,还是有很多市民络绎不绝来挑水,所有人都会自觉先把水桶外部洗一遍再打水。66岁的张水根告诉记者,这口井自己喝了一辈子,“这水就是咱们杭州的味道”。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