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整数运算结果仍然是整数,浮点数运算结果仍然是浮点数: 1 + 2 # ==> 整数 3 1.0 + 2.0 # ==> 浮点数 3.0 1 + 2.0 # ==> 浮点数 3.0 11 / 4 # ==> 2 11 % 4 # ==> 3
可以直接相加 + print ‘a’+‘b’
由于 ’ 和 " 会引起歧义,因此,我们在它前面插入一个\(转义)表示这是一个普通字符,不代表字符串的起始’Bob said “I’m OK”.’ 转义:改变它原来的意思, 常用的转义字符还有: \n 表示换行 \t 表示一个制表符 \ 表示 \ 字符本身
字符串前面加个前缀 r ,表示这是一个 raw 字符串,里面的字符就不需要转义了。r’…‘表示法不能表示多行字符串,也不能表示包含’或者 "的字符串,因为里面的字符不能转义了,无法用\n代表换行,出现’和"的冲突时也不能转义 表示多行字符串,可以用’’’…’’’ 并且内部也可以有’和"了,因为外部没有 不冲突 ‘’‘Line 1 Line 2 Line 3’’’ 上面这个字符串的表示方法和下面的是完全一样的: ‘Line 1\nLine 2\nLine 3’ 还可以在多行字符串前面添加 r ,把这个多行字符串也变成一个raw字符串:(不转义的多行字符串)
中文: 第一行添加注释:# -- coding: utf-8 -- 如果还是不行 字符串前面加上u 例如 print u’中国’
计算:与 and ,或 or,非 not 布尔类型还可以与其他数据类型做 and、or和not运算 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 False,其他数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 True 下面的结果是? a = True print a and ‘a=T’ or ‘a=F’ 结果:‘a=T’ 要解释上述结果,又涉及到 and 和 or 运算的一条重要法则:短路计算。
在计算 a and b 时,如果 a 是 False,则根据与运算法则,整个结果必定为 False,因此返回 a;如果 a 是 True,则整个计算结果必定取决与 b,因此返回 b。
在计算 a or b 时,如果 a 是 True,则根据或运算法则,整个计算结果必定为 True,因此返回 a;如果 a 是 False,则整个计算结果必定取决于 b,因此返回 b。
所以Python解释器在做布尔运算时,只要能提前确定计算结果,它就不会往后算了,直接返回结果。
1)print ‘hello, world’ 2)print语句也可以跟上多个字符串,用逗号“,”隔开,就可以连成一串输出: print会依次打印每个字符串,遇到逗号“,”会输出一个空格,因此,输出的字符串是这样拼起来的: 3)格式打印 print “%s %s”%(“Lisa:”,d[“Lisa”])
def greet(a="world"): print "%s,%s." % ("Hello",a) print "Hello,%s." % a greet() greet('Bart')Python的注释以 # 开头,后面的文字直到行尾都算注释
1)变量是用一个变量名表示,变量名必须是大小写英文、数字和下划线(_)的组合,且不能用数字开头。所有语言都这样 2)同一个变量可以反复赋值,而且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变量;这种变量本身类型不固定的语言称之为动态语言,与之对应的是静态语言。静态语言在定义变量时必须指定变量类型,如果赋值的时候类型不匹配,就会报错。例如Java是静态语言,int a=3 3)最后,理解变量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也非常重要。当我们写:a = 'ABC’时,Python解释器干了两件事情:
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ABC’的字符串;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名为a的变量,并把它指向’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