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168=2 3 4 7,则可以得到一个连续数序列为 2 3 4 2200 可以分解 4 5 10 11 不包括1 输入一个数 n(1<n<=2^31),表示小伙伴用来考验正正的数。 int范围 -231—231-1 所以用ll 输出 对于小伙伴的每个提问,首先在第 1 行输出最长连续数序列的长度; 然后在第 2 行中按升序输出这些连续的数的序列,如果有两个序列长度相等,则输出最小的(例如 2200 可以分解 4510*11,可以得到 4 5 和 10 11 两个连续数序列,则输出 4 5 而不是 10 11)
168
3 2 3 4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IO ios::sync_with_stdio(false)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mp make_pair #define fi first #define se second #define pb emplace_back #define pii pair<int,int> #define all(n) (n).begin(),(n).end() #define rep(i,a,n) for (int i=a;i<=n;i++) #define QAQ sort(co+1,co+1+n) const int maxn=1e6+5; int main() { ll n,l=0,r=0,f=0,maxlen=0,maxl=0,maxr=0; cin>>n; ll s=n; for(int i=2;i<=sqrt(n);i++){ if(s%i==0){ if(f==0){ l=i; f=1; s=s/i; } else { r=i; s=s/i; } } else{ if(r-l+1>maxlen){ maxlen=r-l+1; maxl=l; maxr=r; } f=0; l=0; r=0; s=n; } } cout<<maxlen<<endl; for(int i=maxl;i<=maxr;i++){ cout<<i; if(i!=maxr) cout<<" "; } cout<<endl; return 0; }C 递推 有一天豆豆包在想如果一个豆沙包每 个时刻可以生一个小豆沙包,小豆沙包从第 4 个时刻开始又可以生一个小小豆沙包,那么豆豆包不就可以 天天吃豆沙包了嘛。所以现在想问问你,到 n 时刻豆豆包可以吃到多少豆沙包。 输入 输入数据由多个测试实例组成,每个测试实例占一行,包括一个整数 n(0<n<55),n 的含义如题目中描述。 n=0 表示输入数据的结束,不做处理。 输出 对于每个测试实例,输出在第 n 时刻豆沙包的数量。
注意多组输入和初始化cnt=2 f清0
int f[105]; int main() { int n,cnt=2; while(cin>>n && n){ memset(f,0,sizeof f); cnt=2; f[1]=1,f[2]=2,f[3]=3,f[4]=4; for(int i=5;i<=n;i++){ f[i]=f[i-1]+cnt; if((i-4)%3==0){ cnt++; } } cout<<f[n]<<endl; } return 0; }G 斐波那契博弈 在正正和 yzw 的前面有一堆个数为 n 的石子,正正和 yzw 轮流拿。先手可以拿任意个石子,但是不能一次性把石子拿完。之后双方每次取石子数不能超过前者的 2 倍,谁先取完谁获得胜利。正正被这道题 难住了,但是他又不想被 yzw 打脸,所以请你帮帮他。
输入 输入采用多组输入,每行输入一个正整数 n(1<n<2^31),当 n=0 时,输入结束。
输出 若先手能赢,输出”a win” 若后手能赢,输出“b win”
斐波那契博弈模型,大致上是这样的: 有一堆个数为 n 的石子,游戏双方轮流取石子,满足:
先手不能在第一次把所有的石子取完;之后每次可以取的石子数介于1到对手刚取的石子数的2倍之间(包含1和对手刚取的石子数的2倍)。 约定取走最后一个石子的人为赢家,求必败态。分析: n = 2时输出second; n = 3时也是输出second; n = 4时,第一个人想获胜就必须先拿1个,这时剩余的石子数为3,此时无论第二个人如何取,第一个人都能赢,输出first; n = 5时,first不可能获胜,因为他取2时,second直接取掉剩下的3个就会获胜,当他取1时,这样就变成了n为4的情形,所以输出的是second; n = 6时,first只要去掉1个,就可以让局势变成n为5的情形,所以输出的是first; n = 7时,first取掉2个,局势变成n为5的情形,故first赢,所以输出的是first; n = 8时,当first取1的时候,局势变为7的情形,第二个人可赢,first取2的时候,局势变成n为6得到情形,也是第二个人赢,取3的时候,second直接取掉剩下的5个,所以n = 8时,输出的是second;
…………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n为2、3、5、8时,这些都是输出second,即必败点,仔细的人会发现这些满足斐波那契数的规律,可以推断13也是一个必败点。
借助“Zeckendorf定理”(齐肯多夫定理):任何正整数可以表示为若干个不连续的Fibonacci数之和。n=12时,只要谁能使石子剩下8且此次取子没超过3就能获胜。因此可以把12看成8+4,把8看成一个站,等价与对4进行"气喘操作"。又如13,13=8+5,5本来就是必败态,得出13也是必败态。也就是说,只要是斐波那契数,都是必败点。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斐波那契数的公式:fib[i] = fib[i-1] + fib[i-2],只要n是斐波那契数就输出second。
ll f[55];//45不超int int main() { ll n; f[1]=1,f[2]=1; for(int i=3;i<=45;i++){ f[i]=f[i-1]+f[i-2]; } // cout<<f[45]<<" "<<f[55]<<endl; while(cin>>n && n){ int flag=1; for(int i=3;i<=45;i++){ if(f[i]==n){ flag=0; break; } } if(flag) cout<<"a win"<<endl; else cout<<"b win"<<endl;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