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第2章2.1节何谓重构

    xiaoxiao2024-04-22  11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一书中的第2章,第2.1节何谓重构,作者【美】Martin Fowler,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第2章 重构原则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前面所举的例子应该已经让你对重构有了一个良好的感受。现在,我们应该回头看看重构的关键原则,以及重构时需要考虑的某些问题。

    2.1 何谓重构我总是不太喜欢下定义,因为每个人对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定义。但是既然在写书,总得选择自己满意的定义。在重构这个概念上,我的定义以Ralph Johnson团队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

    首先要说明的是:视上下文不同,“重构”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你可能会觉得这挺烦人的(我就是这么想的),不过处理自然语言本来就是件烦人的事,这只不过是又一个实例而已。

    第一个定义是名词形式。

    重构(名词):对软件内部结构的一种调整,目的是在不改变软件可观察行为的前提下,提高其可理解性,降低其修改成本。 你可以在后续章节中找到许多重构范例,诸如Extract Method(110)和Pull Up Field (320),等等。一般而言,重构都是对软件的小改动,但重构之中还可以包含另一个重构。例如Extract Class (149)通常包含Move Method(142)和Move Field(146)。

    “重构”的另一个用法是动词形式。

    重构(动词):使用一系列重构手法,在不改变软件可观察行为的前提下,调整其结构。 所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你可能会花上数小时进行重构,其间可能用上数十种重构手法。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重构就只是整理代码吗?”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的。但我认为重构不止于此,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更高效且受控的代码整理技术。自从运用重构技术后,我发现自己对代码的整理比以前更有效率。这是因为我知道该使用哪些重构手法,也知道以怎样的方式使用它们才能够将错误减到最少,而且在每一个可能出错的地方我都加以测试。

    我的定义还需要往两方面扩展。首先,重构的目的是使软件更容易被理解和修改。你可以在软件内部做很多修改,但必须对软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只造成很小变化,或甚至不造成变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性能优化。和重构一样,性能优化通常不会改变组件的行为(除了执行速度),只会改变其内部结构。但是两者出发点不同:性能优化往往使代码较难理解,但为了得到所需的性能你不得不那么做。

    我要强调的第二点是:重构不会改变软件可观察的行为——重构之后软件功能一如以往。任何用户,不论最终用户或其他程序员,都不知道已经有东西发生了变化。

    两顶帽子上述第二点引出了Kent Beck的“两顶帽子”比喻。使用重构技术开发软件时,你把自己的时间分配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添加新功能,以及重构。添加新功能时,你不应该修改既有代码,只管添加新功能。通过测试(并让测试正常运行),你可以衡量自己的工作进度。重构时你就不能再添加功能,只管改进程序结构。此时你不应该添加任何测试(除非发现有先前遗漏的东西),只在绝对必要(用以处理接口变化)时才修改测试。

    软件开发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经常变换帽子。首先你会尝试添加新功能,然后会意识到:如果把程序结构改一下,功能的添加会容易得多。于是你换一顶帽子,做一会儿重构工作。程序结构调整好后,你又换上原先的帽子,继续添加新功能。新功能正常工作后,你又发现自己的编码造成程序难以理解,于是又换上重构帽子……整个过程或许只花十分钟,但无论何时你都应该清楚自己戴的是哪一顶帽子。

    相关资源: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高清版] PDF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