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教你找工作——100场面试 20个offer背后的求职秘密》一2.3 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更接近胜利...

    xiaoxiao2024-05-16  103

    本节书摘来异步社区《师兄教你找工作——100场面试 20个offer背后的求职秘密》一书中的第2章,第2.3节,作者: 韩速(@美牙君) 责编: 赵轩,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2.3 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更接近胜利

    信息社会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信息。信息不对称不仅可以让人们在交易中谋利,也可以让求职者取得先机。

    在求职期间,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各个企业的招聘动态,需要了解企业的文化背景,需要熟悉历年的笔试面试题,等等。这些信息不会自己跑到你的耳朵里,求职者不得不自己去寻找、去关注、去筛选、去判断。因此,本节主要向大家介绍几个重要的信息来源。

    2.3.1 学校学院就业办、就业网站

    学校和学院的就业办、就业网站是获得信息最直接的途径。比如北京大学就业办的就业网站每天都会更新大量的招聘信息,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地方选调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就业办在求职高峰期也基本上每天给全体应届生发送邮件,更新招聘信息。

    相关单位和学校学院有着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和学院就业办发布的招聘消息有极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的单位首先是值得信任的且极其正规的,相当于学校学院为其做了担保。另外,投递这些单位的成功率也将大大提高,因为你所在的学校学院正是他们的目标院校,优秀的师兄师姐们为你们铺出了康庄大道。

    另外,有一些内推机会和非公开招聘的机会也会通过这一渠道发布,例如很多国企的关键岗位不对外招聘,其会在学校学院推荐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基础上再做选拔。一旦被学校学院推荐,你就越过了网申这一淘汰率较大的环节,节约了精力,提高了获胜几率。

    不仅如此,应届生在就业方面有不明白的问题,最先询问的也应该是就业办的老师,他们有多年的就业指导经验,了解政策和趋势变化,为成百上千的学生提供过就业指导,他们给出的信息往往更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如果你想了解哪个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让老师们搭个桥也是不错的选择。

    2.3.2 高校BBS

    虽然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站和社交APP已经泛滥,但高校BBS似乎永远没有过时,这里不仅是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的重要阵地,也常常是学生们匿名讨论求职信息、比较offer的港湾。

    综合性大学的BBS会发布比较综合多样的招聘信息,比如北大未名BBS和清华水木社区。而专业性学校的论坛往往有更多的垂直招聘信息,最有名的比如北邮的北邮人论坛和人大经济论坛等。一般来说,学校的 BBS 都会设置有job版(或者career版)、parttime版(或者 intern 版)。有的学校还有更加细致的垂直版面,如投行版、咨询版等。

    由于论坛发帖的便捷性,很多帖子是师兄师姐所在的部门进行直接招聘,即“公司未动,部门先行”。对同学们来说,这是直接和发帖人私信了解公司、部门、岗位的机会,更是提前获得offer的好机会。

    2.3.3 招聘网站

    很多公司会委托招聘网站做中介方,代理从网申到笔试甚至前期结构化面试的事宜。无论如何,这些网站拥有巨大的流量,是很多公司进行整体招聘的首选。

    常见的大型招聘网站有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还有做垂直招聘的拉勾网、哪上班等。

    我个人十分推崇专门做应届生招聘的“应届生求职网”,上面的信息基本都与校园招聘有关,而且有很多前辈分享找工作的经验、经历,甚至是笔试、面试题目,涉及公司广泛,涵盖岗位全面,其每年发布的公司求职大礼包也是同学们津津乐道的宝典。

    2.3.4 企业招聘会

    这可能是有组织的多家企业大型招聘会,也可能是某个公司自己发动的招聘宣讲。无论哪种,都是应届生面对面了解企业信息的最佳途径。在招聘会上,你可以看到企业精心准备的宣传资料,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通过面对面的提问可以了解你最关注的问题,甚至在现场遇到日后的面试官(现场嘉宾可能是面试官。如果你当时正好和面试官交流过,他对你的印象就会大大提升)。

    当然,有的同学会觉得招聘会性价比低,浪费时间又没什么干货。的确,很多招聘会成为了企业宣传作秀的场所,即使招聘的人数很少,也要动辄在全国各大城市,各大高校展开宣讲,颇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意味。因此,我建议大家有选择地听宣讲会,有如下几条原则。

    感兴趣的详细听,不用劝你也会抢着去。别人觉得好但自己不了解的尽量听,这正是你解决疑虑的好机会,也许这次宣讲会就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宣讲结束有笔试的建议听,宣讲内容可能给你笔试的灵感。现场收简历的,最好亲自投递,最起码也让别人把简历带到现场提交。尽量带着问题听,做到当场解惑,这说明之前做了思考。听完尽量和嘉宾互动交流,不仅是答疑,也混个脸熟。

    但是,企业招聘会往往是“报喜不报忧”,HR会着力强调企业的优点,而忽略其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多思考。其实,观察一个公司的宣讲会可以发现很多隐形信息,比如宣讲会的组织水平可以反映其内部管理水平。我以前遇到过宣讲会临时更换地点的情况,也有过宣讲会冷清不堪的尴尬,甚至还遇到过某大公司因为试卷没有及时送到,让数百名笔试者等待一个多小时的情况,这都侧面反映了该公司的管理水平、宣传水平不足,对校园招聘不够重视等问题。另外,其员工嘉宾的形象、举止、谈吐则反映了公司的境界和文化。

    2.3.5 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

    现在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玩得溜,很多大公司专门申请了“xxx公司校园招聘”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上面发布第一手消息,甚至推送一些求职经验,触达应届生的同时也做了营销。

    应届生应该及时关注目标企业的相关微博和公众号,你的问题可以发私信,负责运营的HR看到了很可能会回复你。更重要的是,一旦某些企业因为种种原因临时改变宣讲会、笔试面试的时间地点,往往会率先通过这两个平台发布。我的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遇到过变更地点的情况,有些人关注了微博,了解到最新的情况;有些人则扑了个空,莫名其妙地错失了良机。即使错不在自己,但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仅如此,有一些个人、机构也在运营各种各样的账号,会推送非常有用的求职信息,建议大家做好筛选,关注一些消息来源可靠的账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3.6 人脉

    金融市场最害怕内幕交易,人才市场最看重内幕消息。官方渠道、公开渠道的消息,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刻苦一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而非公开的、隐藏在大脑中的知识,则不那么容易获得。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独家消息”,需要你动用广泛的人脉关系去了解。

    老师同学、师兄师姐等一度关系自不必说。二度关系甚至是多度关系(二度关系类似朋友的朋友)往往更有价值。从学校到职业是一个跨越,人脉关系有一定的割裂,你很难和各行各业的人有直接联系。这个时候,“求介绍”就成了你的敲门砖。师兄是A公司的,但是师兄的舍友可能在你的目标公司B工作;师姐是C公司的,但是师姐的男朋友的舍友的前女友可能非常了解D的行情。据哈佛大学社会学家斯坦利 •米尔格拉姆提出的“六度空间原理”,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而Facebook在2011年发布的一则报告指出,其通过对7.21亿个Facebook活跃用户和其间的690亿个关联,发现任何两个Facebook用户之间只隔4.74个用户,这一数字在2008年是5.28,相信在今天这个数字已经更少了。所以,只要你想找到某一个企业内部的人了解情况,你一定可以找得到,不是还有LinkedIn呢么?

    相关资源:敏捷开发V1.0.pptx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