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FS介绍
2.NFS服务端安装配置
2.1 安装NFS
2.2 编辑配置文件
2.3 创建共享目录,启动服务
2.4 配置客户端
3.NFS配置选项
4.exportfs命令
5.NFS客户端问题
6.FTP介绍
7.使用vsftpd搭建ftp
7.1安装vsftpd,并配置文件
7.2使用虚拟用户登录
7.3建立PAM配置文件
7.4 编辑主配置文件,并启动服务
7.5使用FileZilla测试ftp传输
8.xshell使用xftp传输文件
8.1 下载xftp并安装
8.2连接ftp服务器
9.使用pure-ftpd搭建ftp服务
9.1安装pure-ftpd
9.2 编辑配置文件
9.3启动服务,创建共享目录
9.4添加一个pureft用户,生成数据库文件
9.5使用xftp测试连接
NFS 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缩写,即网络文件系统。一种使用于分散式文件系统的协定,由Sun公司开发,于1984年向外公布。功能是通过网络让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操作系统能够彼此分享个别的数据,让应用程序在客户端通过网络访问位于服务器磁盘中的数据,是在类Unix系统间实现磁盘文件共享的一种方法。
NFS 的基本原则是“容许不同的客户端及服务端通过一组RPC分享相同的文件系统”,它是独立于操作系统,容许不同硬件及操作系统的系统共同进行文件的分享。
NFS在文件传送或信息传送过程中依赖于RPC协议。RPC,远程过程调用 (Remote Procedure Call) 是能使客户端执行其他系统中程序的一种机制。NFS本身是没有提供信息传输的协议和功能的,但NFS却能让我们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分享,这是因为NFS使用了一些其它的传输协议。而这些传输协议用到这个RPC功能的。可以说NFS本身就是使用RPC的一个程序。或者说NFS也是一个RPC SERVER。所以只要用到NFS的地方都要启动RPC服务,不论是NFS SERVER或者NFS CLIENT。这样SERVER和CLIENT才能通过RPC来实现PROGRAM PORT的对应。可以这么理解RPC和NFS的关系:NFS是一个文件系统,而RPC是负责负责信息的传输。
//使用yum安装这个包
#yum install -y nfs-utils
2.2编辑配置文件
//创建配置文件,写入以下这一行。
#vim /etc/exports
/home/nfs 192.168.139.169(rw,sync,no_root_squash,no_all_squash)
/etc/exports文件内容格式:
<输出目录> [客户端1 选项(访问权限,用户映射,其他)] [客户端2 选项(访问权限,用户映射,其他)
由于在NFS服务过程中,必须先启动rpcbind,再启动nfs,这样才能让NFS在rpcbind上注册成功
//创建共享目录并设置权限
# mkdir /home/nfs
# chmod 777 /home/nfs
//启动nfs rpcbind
# systemctl start rpcbind
# systemctl start nfs
#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
# systemctl enable nfs
//查看监听端口,nfs是靠rpcbind来服务的。
# netstat -lnp
2.4配置客户端
//客户端也需要安装nfs 服务
#yum install -y nfs-utils
//查询NFS的共享状态
#showmount -e 192.168.139.168
//挂载共享目录
#mkdir /tmp/nfs
#mount 192.168.139.168: /home/nfs/ /tmp/nfs/
NFS主要有3类选项:
访问权限选项
设置输出目录只读:ro 设置输出目录读写:rw 用户映射选项
all_squash:将远程访问的所有普通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nfsnobody); no_all_squash:与all_squash取反(默认设置); root_squash:将root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默认设置); no_root_squash:与rootsquash取反; anonuid=xxx: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都映射为匿名用户,并指定该用户为本地用户(UID=xxx); anongid=xxx: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组账户,并指定该匿名用户组账户为本地用户组账户(GID=xxx);
其它选项
如果我们在启动了NFS之后又修改了/etc/exports,是不是还要重新启动nfs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exportfs 命令来使改动立刻生效,该命令格式如下:
# exportfs [-aruv]
-a 全部挂载或卸载 /etc/exports中的内容 -r 重新读取/etc/exports 中的信息 ,并同步更新/etc/exports、/var/lib/nfs/xtab -u 卸载单一目录(和-a一起使用为卸载所有/etc/exports文件中的目录) -v 在export的时候,将详细的信息输出到屏幕上。
具体例子: # exportfs -au 卸载所有共享目录 # exportfs -rv 重新共享所有目录并输出详细信息
nfs-v4版本,其提供了称为rpc.idmapd 的守护进程,并使用 /etc/idmapd.conf 的配置文件。当请求加载nfsv4 时,该守护进程将处理 UID 和 GID 映射。默认使用nis,没有nis它会自动映射成nobody用户。解决办法如下
(1)在客户端清除idmap的缓存,然后重启rpcidmap,并重新挂载。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解决。
#nfsidmap -c
# /etc/init.d/rpcidmapd restart
nfs客户端,同样修改/etc/idmapd.conf,给Domain指定一个值,要与服务器端指定的域名相同,然后重启rpcidmap服务.
FTP是一种在互联网中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默认使用20、21号端口,其中端口20(数据端口)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端口21(命令端口)用于接受客户端发出的相关FTP命令与参数。FTP服务器普遍部署于内网中,具有容易搭建、方便管理的特点。而且有些FTP客户端工具还可以支持文件的多点下载以及断点续传技术,因此FTP服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两种模式 主动模式:FTP服务器主动向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 被动模式:FTP服务器等待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FTP的默认工作模式)。 防火墙一般是用于过滤从外网进入内网的流量,因此有些时候需要将FTP的工作模式设置为主动模式,才可以传输数据。
什么是vsftpd vsftpd(very secure ftp daemon,非常安全的FTP守护进程)是一款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上的FTP服务程序,不仅完全开源而且免费,此外,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传输速度,以及支持虚拟用户验证等其他FTP服务程序不具备的特点。
#yum install vsftpd
//增加一个普通用户
#useradd -s /sbin/nologin virftp
7.2 使用虚拟用户登录
//使用db_load命令生成vsftpd的认证文件,将用户信息文件转换为数据库并使用hash加密:
# db_load -T -t hash -f /etc/vsftpd/vsftpd_login /etc/vsftpd/vsftpd_login.db db_load参数解释:
选项-T允许应用程序能够将文本文件转译载入进数据库。由于我们之后是将虚拟用户的信息以文件方式存储在文件里的,为了让Vsftpd这个应用程序能够通过文本来载入用户数据,必须要使用这个选项。如果指定了选项-T,那么一定要追跟子选项-t。子选项-t,追加在在-T选项后,用来指定转译载入的数据库类型。扩展介绍下,-t可以指定的数据类型有Btree、Hash、Queue和Recon数据库。选项-f的参数是包含用户名和密码的文本文件,文件的内容是:奇数行用户名、偶数行密码。
7.3建立PAM配置文件
//建立虚拟用户本地目录并配置属主和属组
# mkdir /home/virftp/test
# touch /home/virftp/test/tset.txt
# chown -R virftp:virftp /home/virftp/
建立虚拟用户所需的PAM配置文件,目的是对虚拟用户的安全和账户权限进行验证。
auth是对用户密码进行验证。
accout是对用户的权限进行验证。
7.4编辑主配置文件,并启动服务。 //修改配置文件
# vim /etc/vsftpd/vsftpd.conf
anonymous_enable=no //禁用匿名用户登录
(anon_upload_enable=YES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anon_umask=022 //指定上传权限掩码)
//增加以下内容
local_enable=YES //需映射本地用户,所以启用些项
write_enable=YES //启用上传写入支持
chroot_local_user=YES //(自建配置)将所有本地用户限制在家目录中
guest_enable=YES //启用映射功能
guest_username=tom //指定映射的系统用户名称
pam_service_name=juser.pam //指定新的PAM认证文件
user_config_dir=/opt/vsftpd/juser_dir //(自建配置)设置虚拟帐号的主目录为/juser_dir
max_clients=300 //(自建配置)设置FTP服务器最大接入客户端数为300个
max_per_ip=10 //(自建配置)设置每个IP地址最大连接数为10个
listen=YES
port_enable=NO //(自建配置)取消PORT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connect_from_port_20=NO //(修改配置)PORT模式进行数据传输部使用20端口
ftp_data_port=20
pasv_enable=YES //(自建配置)允许PASV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pasv_min_port=65341 //(自建配置)PASV模式下数据传输所使用port范围下界
pasv_max_port=65351 //(自建配置)PASV模式下数据传输所使用port范围上界
//启动vsftpd服务
#systemctl start vsftpd
9.1 安装pure-ftpd
#yum install -y epel-release
#yum install -y pure-ftpd
9.2编辑配置文件
//编辑配置文件,去除pureDB /etc/pure-ftpd/pureftpd.pdb前面# 号
#vim /etc/pure-ftpd/pure-ftpd.conf
9.3启动服务,创建共享目录
# vim /etc/pure-ftpd/pure-ftpd.conf
# systemctl start pure-ftpd
# ps aux|grep pure-ftpdroot
//创建共享目录,并设置权限
# mkdir /data/pureftp
# useradd -u 1010 pureftpf
#chown pureftp:pureftp /data/pureftp
9.4添加一个pureft用户,生成数据库文件。
//添加一个pureft用户,生成数据库文件
#pure -pw useradd ftp -usera -u pureftp -d/data/pureftp
9.5 使用xftp 测试连接
直播课堂笔记:
扩展 vsftp使用mysql存放虚拟用户并验证 http://www.aminglinux.com/bbs/thread-342-1-1.html ftp的主动和被动模式 http://www.aminglinux.com/bbs/thread-9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