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系统中的一切都是文件 /boot 开机所需文件,开机菜单及配置文件 /dev 以文件形式存放任何设备和接口 /etc 配置文件目录 /home 用户家目录 /bin 操作命令 /lib 函数库 /media 挂载设备文件的目录 /root 系统管理员家目录 /tmp 共享临时目录 /usr/local 用户安装的软件 /var 日志 /lost+found 发生错误的日志。碎片等 MBR =master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分区 扩展分区只能是一个,多个逻辑分区 udev sda sdb 分区编号 FHS协议,/dev 主,扩分区 1-4 逻辑分区:从5~开始 /dev/sdb3 第二插槽硬盘的第三个分区 rhel5 ext3 2008 rhel6 ext4 2011 rhel7 xfs 分区格式 2014 18EP存储开机 rhel 8 2019
mount 挂载设备 /目录,让用户可以去使用硬盘的资源。将设备与一个目录去做关联,叫做挂载 umount 卸载 设备/ 目录
1.分区目录 fdisk 如要分sdb,fdisk /dev/sdb n 新建一个分区,d删除一个分区,m帮助,p列出信息 分区完成后按w保存 ls -l /dev/sdb* 查看分区信息 分完区后一步操作是格式化,命令为 mkfs 例子:mkfs.xfs /dev/sdb1 将sdb1的分区格式化为xfs格式 格式完后要进行挂载 挂载命令,mount,挂载到目录 例子:mount /dev/sdb1 /nihao/ 挂载到nihao目录 查看方式:df -h /nihao/ 保存,要写到硬件信息里。vim /etc/fstab
2.交换分区,swap,将内存里的数据临时放到硬盘里,降低内存压力 新建扩展分区,fdisk /dev/sdb n 新建分区 e 新建扩展分区 n 新建分区 l 新建逻辑分区 x保存 选择块2-4,回车,因扩展分区不能直接被使用,所有需要将建好的扩展分区进行分区,分成逻辑分区 例子:增加交换分区 新建逻辑分区后,进行交换分区的格式化,命令是:mkswap /dev/sdb5 启用交换分区的命令: swapon /dev/sdb5 关闭交换分区 swapoff /dev/sd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