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励志

    xiaoxiao2025-09-30  46

    一、小松鼠过河

    松鼠会说河水很深,一大伙松鼠表示强烈认同,

    骆驼可能就会觉得很可笑,说并不深,然后一大伙松鼠说骆驼在抬杠。

    突然想到一句话”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其实励志故事,就像偶尔有一个小松鼠成功过河了一样,确实存在,然后很多人小松鼠听多了好像自己也很有希望,很容易过去一样。

     

    不管是出于天赋聪明,想出很好的方法,还是运气使然。

    如果不能告诉你方法,比如是看着有木板过来,中间跳一次过去的;比如让海龟食物让它帮驮过去等等。

    只是跟你宣传有个松鼠好厉害,其实没啥用。

     

    然后松鼠里的老师宣传,某某松鼠 ,从小很弱小,然后非常努力,然后过河了。

    如果这只松鼠后面为非作歹,老师又会宣传”早就看出来苗头不对“。

     

    其实听多了”励志“的故事很多小松鼠会认为,励志的事情是主流,是多数,自己爱听。

    很多小松鼠 就特别喜欢听这种故事,如果一只松鼠知道某个松鼠只是吃的胖才能浮起来飘过去的,会觉得”不够励志“,好像事情不一样这样,必须按照励志的路线发展,有的甚至是愤怒和失望。

     


    二、谈励志

    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故事,并没有传达努力就能成功的意思,丑小鸭不努力长大也是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蛋。

    其他的丑小鸭怎么努力也变不成天鹅,因为它没有这个基因。

     

    这就像某个非名校的考到了名校,某个非名校的得到了某个比赛大奖,某个非出身名门的创业成功等等。

    的确有,但是终归是少数,而且也不排除有天赋或者方法得当。

     

    高中老师总是试图让学生潜意识里将努力和成功画等号。

    其实高考恰恰是通过天赋、努力甚至运气等成分将学生划分到不同层次的学校。

    很多人说天赋好比天花板,努力是我们能够到达的最高极限,这点比较认同。

    ”但是绝大多数人之不努力,还没到拼天赋的地步“,却不敢苟同。

    比如高考,你很努力,人家也很努力,人家上了清华北大,你上了差本科甚至专科,没拼天赋?

    读研究生你苦思冥想痛苦万分发表了一篇核心期刊,别人也很努力也很辛苦,发表了SCI,没拼天赋?

    不是没到拼天赋的地步,是因为没天赋可拼,或者是和周围的人”天赋“差不多罢了。

    其实越是不聪明的人越不怎么努力,去名校和差学校看看刷抖音,玩游戏等的频率;看看名校和非名校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比赛的人数和最终的成绩就不言而喻了。

     

    在我看来 最重要的是天赋、背景其次是方法和努力。

    为什么把方法放在努力之前,是因为亲历过很多人方法效率低,却因为”习惯了“、”适合自己“而不愿改变。

    而有些人却效率很高学习并没那么吃力。

     

    拿记单词来说,很多人死记硬背,最终单词本都看不完一遍,最后几个单元都是新的。然后正气凌人的得出”记单词本来就是痛苦的,既然好多年单词本都没记完过,不如xxxxxx“

    但是如果采用遗忘规律,不断重复,而且重点重复自己不熟悉的,并且不强迫自己记住,等等。记单词不会觉得痛苦,而且会记得更牢固。

    另外可以看看《最强大脑》最新一季筛选的时候,包括国际赛,虽然都是很聪明的人但是他们的不同方法,效果完全不一样。

     

    与其强调努力,其实不如强调方法再强调努力,不同的方法学习的感受,轻松程度不一样,效果也可能差距很大。

     

    好人多人会听到很多成功的,励志的人都会说自己很努力,然后想当然地认为努力就能成功。

    其实他们或许是有天赋+特别努力,也可能是运气好+特别努力;也可能是方法效率高+特别努力,或者兼有。

    我们无法改变出身和天赋,却可以选择努力,努力达到自己可能企及的最大高度,但是不应该盲目乐观。

     

     

     

    明明如月学长 认证博客专家 Java攻城狮 宅男 前网易Java高级工程师。《解锁大厂思维:剖析《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再学经典:《EffectiveJava》独家解析》专栏作者。热爱技术,喜欢思考,乐于分享。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