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什么?乡愁是那一张张挥之不去的面孔,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是对故乡一缕缕炊烟,一把把黄土,一绺绺岁月的眷恋。它可能并不多彩,甚至还有几分苦涩,但越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越能占据我们的脑海,让人绕不开、躲不过、撕不掉、挣不脱,最后都在岁月的酒缸里酝酿成人生的一杯醇酒… 去年的寒衣节,恰好是周六,天高云淡,风和日丽。虽已进入初冬,阳光却很温暖。中午吃过饺子便开车回老家,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母亲,添上一件无处可寄的寒衣。 回老家的路是刚又铺了一层的水泥路,虽然没有加宽多少但比以前好多了。车子开进村子,因为痴呆愈加严重的老父亲在外地哥哥那里,便连家门也不想进了,不想看那满院的落叶和挂满蛛网的老屋。所以经过家门口的大桥径直往东,一路开到离母亲不远的路边才停下。然后带上准备好的香蕉、柿饼、火腿、点心等母亲生前爱吃的零食,往母亲长眠的坟茔走去。摆贡、燃香、点纸、叩头,母亲忙碌辛苦一生后,我们能做的只不过是如此简单的仪式而已。 母亲长眠的这块土地,是我家的自留地。母亲在这里耕种了一辈子,终于把九个儿女养大成人,完成了她一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使命,如今又在这里为我们守护庄稼。简单的程序做完之后,我伫立坟前,望着眼前远远近近的丘陵沟壑,思绪就像秋风里的蒲公英,任由它漫无目的地飞向记忆的远方。 目光越过两道岭,便是记忆中的万安山南麓。万安山又称石林山,“石林初霁”是古时洛阳八小景之一。也叫玉泉山,据《明胜志》记载:“玉泉山在洛阳东南三十里,上有泉,水如碧玉色。泉上有白龙祠,祈祷甚应。”因魏文帝曹丕常带着儿子曹叡射猎于此山,儿子从小对这里情有独钟。曹叡二十三岁登基于洛阳,谥号魏明帝,所以至今山坳里仍有魏明帝的高平陵。还传说唐僧西天取经归来路过此处下马休息,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经书刮得漫天乱飞,天蓬元帅猪八戒便用耙子使劲撸了一耙,但还有很多已经落到山下的河里。把落水的经书捞出来后就在山半腰的一块大石头上来晒,也就有了那块偌大平整的“晒经石”。八戒的这一耙子还在山的南坡上留下了九道洼,所以山下的一个村子至今还叫九洼村。在山北面还有一深潭,唐僧骑的白龙马曾在此饮水,所以叫“白马潭”,据说有灵性的人能从清澈的潭水中看到白马的影子。因为这些美丽的传说,这里每年三月三的庙会都是人山人海,香火旺盛。 万安山现已被开发成了风景区,变成了市民们的后花园。那日天气晴朗,可以清楚地看到山腰处新修的栈道,还有山顶曹丕骑马射猎的铜塑。离我最近的一道岭叫做青石岭,上有厚厚的黄土覆盖,可种庄稼。这道岭西高东低,因为从远处看就像一条黄色的巨龙,我们也叫它黄龙岭。记忆中岭西头的“龙头”位置有一座小庙,叫黄龙庙,据说很灵验,遇到天旱的时候村民们会来这里向黄龙求雨。庙前还有一通黑色的大石碑,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青石乌龟。但从没见这座碑立起来过,一直在庙前的乱石堆里半埋半露,碑文便不得而知,乌龟的头部也残缺不全。听老人说是破四旧的时候被推倒的,又被周围庄稼地里每年犁出来的石头掩埋,便成了那种境况。黄龙庙的周围高高低低到处都是柿子树,有成行的,也有一棵两棵散乱生长的,大概有上百棵之多,大集体解散后都被分给农民所有。柿子树长得普遍不高,枝杈较多而且质地柔软,很容易攀爬,便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的乐园。我们在树上捉迷藏、摸脚尖儿,荡秋千,就像一群鸟儿叽叽喳喳闹上半天,直到疯够了玩累了,或者听到了大人们的骂声从远处传来,才会赶紧爬下树来去干点正事。 可如今那么多的柿子树已不见踪影,我也就成了一只找不到归巢的倦鸟。 最近几年,这道岭也被挖矿石挖得面目全非,矿渣填满了脚下的这条曾经的煤窑沟。那些美好的童年记忆也被挖去了,掩埋了,仿佛是一条被扯断了的项链,一颗颗并不璀璨的珍珠滚落在岁月的尘埃里。但是这些还会经常在我的梦里出现,令人猝不及防,醒来后心头便会涌上一缕难言的惆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乡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