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Linux设备驱动的模块化编程

    xiaoxiao2022-07-04  130

    本系列导航 (一)初识Linux驱动 (二)Linux设备驱动的模块化编程 (三)写一个完整的Linux驱动程序访问硬件并写应用程序进行测试 (四)Linux设备驱动之多个同类设备共用一套驱动 (五)Linux设备驱动模型介绍 (六)Linux驱动子系统-I2C子系统 (七)Linux驱动子系统-SPI子系统 (八)Linux驱动子系统-PWM子系统 (九)Linux驱动子系统-Light子系统 (十)Linux驱动子系统-背光子系统 (十一)Linux驱动-触摸屏驱动

    文章目录

    1. 什么是模块?2. 模块化编程有什么好处?3. 写驱动模块和写普通的Linux应用程序有什么区别?4. 如何写驱动模块?5. 如何验证这个模块? -- 模块相关的命令6. 模块传递参数

    我们刚开始学习驱动,都是以模块的形式来编写驱动程序。

    1. 什么是模块?

    官方定义: 可在运行时添加到内核中的代码被称为“模块”。 释义: Linux设备驱动只有在Linux内核(可百度搜索释义)中才能工作,内核是驱动运行所依赖的环境(Linux内核中有驱动运行所需要的库等),所以驱动编译、运行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直接将驱动代码放入内核中,作为内核的一部分进行编译,然后Linux内核启动的时候,驱动也即运行;第二个是将驱动单独编译成一个模块,当Linux内核运行起来后,需要某个驱动的时候,再将对应的驱动模块添加到当前的Linux内核中,当不需要某个驱动的时候,可以从内核中将对应的驱动模块卸载掉。

    2. 模块化编程有什么好处?

    1)可以减小内核镜像的体积,因为模块本身不被编译到内核镜像里面。 2)可以在内核中添加或删除功能(模块化的形式)而不用重新编译内核(每一次从新编译内核很耗时): 非模块化驱动编程过程: 编写驱动->编译内核(驱动放入内核代码中一起编译)->生成镜像烧写到硬件->如果驱动出现问题则从新回到第一步修改然后开始直到成功。 模块化驱动编程过程: 编写驱动->单独将驱动编译成一个模块->将模块下载到正在运行的硬件上并插入到内核中->如果有问题则回到步骤一从新开始,整个过程无需重新编译和烧写内核。

    3. 写驱动模块和写普通的Linux应用程序有什么区别?

    许多同学在刚开始写Linux驱动程序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写,上来就是int main() {},下面我就分析下我们要写的驱动模块和Linux应用程序的区别:

    Linux模块Linux应用程序(1)运行空间内核空间用户空间(2)入口函数模块加载函数main函数(3)库内核源码库(内核include目录)用户空间的库/usr/lib(4)释放必须释放(装载和卸载)要求释放(5)段错误危害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危害小,不会影响系统

    4. 如何写驱动模块?

    模块的三要素: 1)版本声明

    MODULE_LICENSE("GPL");

    GPL:GNU通用公共许可证,如果不加版本声明,编译的时候会报错,关于这个声明的具体作用,可自行上网百度。 2)模块的加载函数也即模块的入口函数 – 相当于应用程序的main函数 模块的加载函数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写法,又叫缺省写法:

    int init_module(void) {}

    当加载这个模块的时候,会调用到这个模块的init_module函数执行。 缺点:当大家都采用这种写法时,内核中将会有太多的init_module, 使阅读时难以区分。 第二种写法,称为自定义写法,顾名思义,就是入口函数名字可以自己定义,如 :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但是加载的时候,系统如何知道你这个自定义的函数就是入口函数呢?所以需要声明这个自定义函数就是入库函数,如下:

    module_init(hello_init);

    我们大多也都采用这种写法。 3)模块的卸载函数也即模块的出口函数 这个函数通常要做的是释放入口函数里面申请的资源。同上,也有两种写法,第一种缺省写法:

    void cleanup_module(void) {}

    第二种自定义函数写法,也就是我们常用的写法: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module_exit(hello_exit);

    用sourceinsight或者vim编辑一个最简单的模块hello.c:

    #include <linux/kernel.h> #include <linux/module.h>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printk("%s : %d\n", __func__, __LINE__); return 0; }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s : %d\n", __func__, __LINE__); } MODULE_LICENSE("GPL");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其中,包含的头文件是内核源码库里面的,这个在前面讲过。在模块的加载函数和卸载函数中我们加入了打印,通过打印我们能知道代码的执行过程。但是,注意这里用的打印是内核里面的printk,而不是用户空间的printf,printk时内核源码库提供的,这段代码最终也是运行在内核空间的。 如何编译这个模块: 因为有些同学想了解编译模块的Makefile具体是如何实现的,所以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详解一下,如果不想了解,直接cp我的Makefile使用即可。 参考内核源码文档-> Documentation/kbuild/modules.txt,其中第二章,How to Build External Modules是我们要仔细阅读的:

    To build external modules, you must have a prebuilt kernel available that contains the configuration and header files used in the build. Also, the kernel must have been built with modules enabled. If you are using a distribution kernel, there will be a package for the kernel you are running provided by your distribution.

    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想编译一个外部模块,那么你必须要有一个提前编译过的并且有效的内核,这个内核里面包括编译模块所需要的头文件等,并且这个内核中的module属性选项被enable(Make menuconfig可以配置的)。或者如果你用的是一个工作的内核,比如你在一个ubuntu系统(Linux内核+图形库等的组合)上面编译模块,那么这个系统会提供一些package,我们刚开始学习,不涉及具体的硬件,就先在一个Ubuntu的内核中编译运行我们的模块。 Makefile 语法:

    Command Syntax The command to build an external module is: $ make -C <path_to_kernel_src> M=$PWD //-C <path_to_kernel_src>因为编译需要内核库,所以这个选择指定内核源码路径,编译的时候就知道去哪找那些依赖的库。 //-M 指定你当前要编译的源码所在的路径 build against the running kernel use: $ make -C /lib/modules/`uname -r`/build M=$PWD //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当我们要依靠一个正在运行的Ubuntu的内核进行编译和运行,那么这个kernel路径该如何选择呢?这就是ubuntu中内核库的绝对路径 Creating a Kbuild File for an External Module obj-m := <module_name>.o //obj-m指定你最终要生成的产物是module模块,<module_name>.o表示你要生成<module_name>这个模块需要依赖<module_name>.o, 中间的编译环节有内核的kbuild系统来完成的。

    所以最终的Makefile写法如下(#为注释):

    #定义一些变量,增加代码的阅读性和扩展性 #`uname -r`这种写法就是执行uname -r这个shell命令,从而构造这个绝对路径,因为每个人的计算机的绝对路径都不一样,这样提高通用性,对于我的主机,这个路径相当于/lib/modules/4.4.0-31-generic/build KERNEL_PATH := /lib/modules/`uname -r`/build PWD := $(shell pwd) #这个名字表示:要生产的模块的名字,最终会生成hello.ko MODULE_NAME := hello #表示要生成hello.ko要依靠中间文件hello.o kbuild系统会将源码hello.c编译成hello.o obj-m := $(MODULE_NAME).o #当执行make命令默认会寻找第一个目标,即all all: $(MAKE) -C $(KERNEL_PATH) M=$(PWD) #执行make clean要执行的操作,将编译生成的中间文件删掉 clean: rm -rf .*.cmd *.o *.mod.c *.order *.symvers *.ko

    保存为Makefile文件,最后将Makefile文件和hello.c放入同一个文件夹,然后执行make进行编译会生成最终的模块hello.ko。

    5. 如何验证这个模块? – 模块相关的命令

    插入或者加载一个模块

    sudo insmod hello.ko

    在包含有hello.ko的目录执行这个命令,就会将这个hello模块插入到你当前运行的内核(ubuntu系统或者开发板)中,并且执行你的入口函数hello_init,这时有些同学会发现,执行完插入模块的命令后,没有执行printk打印,其实是执行了,只不过是打印到了缓存里面,我们需要用下面的命令查看打印信息: 查看printk打印信息: dmesg //查看系统从开机到当前时刻由printk输出到缓存的所有log sudo dmesg -c //查看显示log信息,并将整个缓存清除掉 sudo dmesg -C //不显示log信息,将整个缓存清除掉 看到log信息后,如何确认模块是否真正插入成功? 查询内核中插入的所有模块: lsmod //如何显示的模块太多,我们可以通过lsmod | grep hello 这个命令来查看是否有hello这个模块。 当我不需要这个模块时,如何从内核中将这个模块卸载掉? 卸载模块: sudo rmmod hello //注意,模块名字时hello,那么执行这个卸载命令的时候,就会执行我们的卸载函数hello_exit,通过dmesg可以看到对应的log,通过lsmod可以发现没有hello这个模块了。 有同学看到打印信息后会有个疑问,为什么卸载模块的时候,竟然有hello_init的log,这个地方我解释下,前面说过,printk是把打印信息输出到缓存中,也就是说,每次执行dmesg的时候,是将整个缓存的log都打印出来了,所以hello_init这个log是执行insmod加载模块的时候打印的。 查看模块信息: modinfo hello.ko 最后再说一个细节,如果把再我电脑上编译的hello.ko拿到你的Ubuntu下能运行吗?这个是肯定不行的,通过modinfo命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模块所依赖的内核版本信息,一个模块只能运行在编译这个模块对应的那个内核环境中。

    6. 模块传递参数

    顾名思义,就是在系统启动或者加载模块的时候,为参数指定相应的值,在驱动程序里,参数的用法如同全局变量,这样可以使模块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扩展性。 例如下面的例子: 给xxx.ko对应的驱动程序里面的path传递"/lib/module/firmware/xxx.bin"这个字符串

    insmod xxx.ko path="/lib/module/firmware/xxx.bin"

    驱动程序需按照以下步骤实现: (1)定义接收参数的变量,并初始化

    static int intarg = 100

    (2)module_param(参数名,参数类型,参数读/写权限)来声明intarg这个参数可以用来接收外部传入

    module_param(intarg, int ,0600)

    (3)可选:

    MODULE_PARM_DESC (intarg, "A integer");

    这样声明后,通过modinfo可查看相应的信息 (4)执行insmod命令时传递参数

    sudo insmod hello.ko intarg=20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