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侯门“深”似海,深度学习深几许(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一)人工“碳”索意犹尽,智能“硅”来未可知(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二)神经网络不胜语,M-P模型似可寻(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三)“机器学习”三重门,“中庸之道”趋若人(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四)Hello World感知机,懂你我心才安息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五)损失函数减肥用,神经网络调权重(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六)山重水复疑无路,最快下降问梯度(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七)BP算法双向传,链式求导最缠绵(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八)全面连接困何处,卷积网络见解深(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九)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简要地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的来龙去脉。接下来我们逐一来解释它之所以成功的几个核心要素。卷积神经网络的名字就来自于其中的卷积操作。因此说到卷积神经网络,它最核心概念可能莫过于“什么是卷积”?
脱离卷积神经网络这个应用背景,“卷积”其实是一个标准的数学概念。早在3.4节中,我们已经提及到“卷积”的概念:所谓卷积,不过是一个函数和另一个函数在某个维度上的加权“叠加”作用而已[1]。为了更好地理解卷积操作的数学意义,下面我们列举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加以说明[2]。假设我们的任务是实时监控一艘宇宙飞船。这艘宇宙飞船带有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在任意时刻t 都实时输出信号 f(t) ,这里 f(t) 表示飞船在任意时刻 t 所处的位置。通常来说,激光信号中都会夹杂有一定的噪音信号 g(t) 。为了能更加准确地测量飞船的位置,就需要减少噪音的影响,因此我们就需要对获取的距离信号x(t)进行平滑处理。很显然,对于相邻时间的输出结果,距离当前时间较近的输出,它们对结果的输出影响也较大(分配较大的权值)。反之,距离当前时间越远,它们对当前结果的影响也就越小(分配较小的权值)。因此,加权平均后的飞船位置s(t) 可以用如公式(10.1)表示:
这样的操作就被称为连续域上的卷积操作。这种操作通常也简单记为公式(10.2):在公式(10.2)中,通常把函数f称为输入函数, g 称为滤波器或卷积核(kernel),这两个函数的叠加结果称为特征图或特征图谱(feature map)在理论上,输入函数可以是连续的,因此通过积分可以得到一个连续的卷积。但实际上,目前基本上所有计算机都是数字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是不能处理连续(模拟)信号的。因此需要把连续函数离散化。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记录任意时刻的数据,而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也即频率)采样即可。这么说是有理论根据的,根据香农采样定理,当采样频率应不小于模拟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的2倍时,可以不失真地恢复模拟信号。对于离散信号,卷积操作可用如公式(10.3)表示:
当然,对于离散卷积的定义推广到更高维度的空间上。例如二维的公式可表示为公式(10.4)所示:
卷积的概念好像比较抽象。好在理论来源于现实的归纳和抽象。为了便于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案例,来反向演绎说明这个概念。在前面章节的描述中,我们已经提到,函数(function)就是功能(function),功能就是函数。函数的加权叠加作用,更通俗点讲,就是功能的叠加作用。如果是函数是抽象的,那么功能则是具体的。我们很容易从生活中找到“卷积”影子,从而能更加形象地解释这个概念。在这方面,李德毅院士是高手。在2015中国计算机大会特邀报告上,笔者有幸聆听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李院士便提到了卷积的理解问题,非常有意思[3]。他讲到,什么叫卷积呢?举例来说,在一根铁丝某处不停地弯曲,假设发热函数是f(t) ,散热函数是 g(t) ,此时此刻的温度就是 f(t) 跟g(t)的卷积。在一个特定环境下,发声体的声源函数是f(t) ,该环境下对声源的反射效应函数是 g(t) ,那么这个环境下的接受到声音就是 f(t) 和 g(t) 的卷积。类似地,记忆其实也是一种卷积的结果。假设认知函数是 f(t) ,它代表对已有事物的理解和消化,随时间流逝而产生的遗忘函数是g(t),那么人脑中记忆函数 h(t) 就是函数是 f(t) 跟g(t) 的卷积,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最后,李院士讲到,我们计算机工作者要了解卷积,就要了解卷积神经网络。这个观点和今天讲到的主题很应景,下面我们就言归正“卷”,接着聊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识别是卷积神经网络发威的“圣地”。所以下面我们就以图像处理为例,来说明卷积的作用。对于如图10-1所示的左侧的图像,正常人很容易判定出,图像中分别是一个数字“8”和一只猫。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它们看到数字矩阵(每个元素都是0到255之间像素值),至于它们据此能不能判定出是数字“8”和猫,这要依赖于计算机算法,这也是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
图10-1 计算机“眼中”的图像在如图10-1所示的矩阵中,每个元素表示的都是像素的亮度强度。在这里,0表示黑色,255表示白色,数字越小,越接近黑色。在灰度图像中,每个像素值仅表示一种颜色的强度。也就是说,它只有一个通道。而在彩像中,可以有3个通道,即RGB(红,绿,蓝)。在这种情况下,把三个不同通道的像素矩阵堆叠在一起,即可描述彩色图像。在图像处理中应用卷积操作,主要目的就是从图像中提取特征。卷积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从输入的一小块数据矩阵(也就是一小块图像)中学到图像的特征,并能保留像素间的空间关系。下面举例说明在二维图像使用卷积过程。在图10-2中,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图像数据矩阵的像素值分别用诸如a-b-c-d这样的字母代替,卷积核是一个2×2的小矩阵。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场合,这个小矩阵,也被称为“滤波器(filter)”或“特征检测器(feature detector)”。如果把卷积核应用到输入图像的数据矩阵上,依次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执行卷积运算,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像的特征图谱(feature map)。在不同的学术论文中,这个术语特征图谱也被称呼为做“卷积特征(convolved feature)”或 “激活图(activation map)”。
图10-2 二维图像数据上的卷积操作实例从图10-2体现出来的计算可以看到,在本质上,离散卷积就是一个线性运算。因此,这样的卷积操作也被称为线性滤波。这里的“线性”是指,我们用每个像素的邻域的线性组合来代替这个像素。其实,卷积操作还具有平移不变性(shift-invariant)。这个“平移不变性”是指,在图像的每个位置都执行相同的操作。这个过程好像并不容易理解,下面我们就用更为浅显易懂的动态图来说明这个卷积过程。正如前文所说,每张图片都可视为关于像素值的数字矩阵。对于灰度图像而言,像素值的范围是0 ~255。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考虑一个给定5×5 的极简图像,其像素值仅为或0 或 1。类似地,卷积核是一个3×3的极简矩阵,如图10-3所示。
图10-3 简化版本的图像矩阵核卷积核下面我们来卷积计算是怎么完成的。我们用橙色的矩阵在原始图像(绿色所示矩阵)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滑动,每次滑动一个像素,滑动的距离称为“步幅(stride)”。在每个位置上,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矩阵间的相应元素乘积,并把点乘结果之和,存储在输出矩阵(粉色所示)中的每一个单元格中,这样就得到了特征图谱(或称为卷积特征)矩阵[5]。
图10-4 卷积的实现过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矩阵运算而已,它的好处体现在哪里,好像还不十分明确。简单来说,这样做的用途在于,将图像相邻子区域的像素值与卷积核执行“卷积”操作,可以获取相邻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从而可挖掘出图像中的某些重要特征。这样说来,还是非常地抽象,这些特征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还是用几个图像的案例来形象说明这个概念[6],如图10-5所示。
图10-5 “神奇”的卷积核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久经考验”的卷积核。(1)同一化核(Identity)。从图10-5可见,这个滤波器什么也没有做,卷积后得到的图像和原图一样。因为这个核只有中心点的值是1。邻域点的权值都是0,所以对滤波后的取值没有任何影响。(2)边缘检测核(Edge Detection),也称为高斯-拉普拉斯算子。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核矩阵的元素总和为0(即中间元素为8,而周围8个元素之和为-8),所以滤波后的图像会很暗,而只有边缘位置是有亮度的。(3)图像锐化核(Sharpness Filter)。图像的锐化和边缘检测比较相似。首先找到边缘,然后再把边缘加到原来的图像上面,如此一来,就强化了图像的边缘,使得图像看起来更加锐利。(4)均值模糊(Box Blur /Averaging)。这个核矩阵的每个元素值都是1,它当前像素和它的四邻域的像素一起取平均,然后再除以9。均值模糊比较简单,但图像处理得不够平滑。因此,还可以采用高斯模糊核(Gaussian Blur),这个核被广泛用在图像降噪上。事实上,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卷积核,比如说浮雕核(embossing Filter),它可以给图像营造一种比较艺术化的3D阴影效果,如图10-6所示。浮雕核将中心一边的像素值减去另一边的像素值。这时,卷积出来的像素值可能是负数,我们可以将负数当成阴影,而把正数当成光,然后再对结果图像加上一定数值的偏移即可。
图10-6 浮雕核的应用现在我们小结一下本章的内容,我们首先给出了卷积的数学定义,接着用生活中的相近的案例来反向演绎解释了这个概念。最后我们用几个著名的卷积核演示了卷积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卷积神经网络的重要结构,包括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激活层(Activation Layer,涉及到ReLU的概念)、池化层(Pooling Layer)及全连接层(Full Connected Layer)。请你关注。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思考如下问题:(1)我们常说的分布式特征表示,在卷积神经网络中是如何体现的?(2)除了本文中描述的常见卷积核,你还知道哪些常用于图像处理的卷积核?(3)现在非常流行计算机来作画,不论是谷歌团队的Inceptionism(“盗梦主义”[7]),还是David Aslan正在使用的“深度风格(Deep Style)”[8](如图10-7所示),都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艺术画风。你知道他们都使用了什么样的卷积核吗?
图10-7 深度风格的画风 写下你的感悟,祝你每天都有收获![1] 张玉宏.云栖社区. 神经网络不胜语, M-P模型似可寻(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三)[2]黄安埠. 深入浅出深度学习.中国工信出版社.2017.6[3] 李德毅.从脑认知到人工智能.中国计算机大会.2015.10[4] Savan Visalpara. How do computers see an image ?[5] Feature extraction using convolution[6] Ujjwal Karn. An Intuitive Explanation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7] Alexander Mordvintsev, Christopher Olah, Mike Tyka.Inceptionism: Going Deeper into Neural Networks.[8] David Aslan. How Artists Can Use Neural Networks to Make Art
文章作者:张玉宏,著有《品味大数据》一书、https://item.jd.com/12382640.html《(最通俗易懂的深度学习入门)2018年7月出版
审校:我是主题曲哥哥。联系邮件:zhangyuhong001@gmail.com
一入侯门“深”似海,深度学习深几许(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一)人工“碳”索意犹尽,智能“硅”来未可知(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二)神经网络不胜语, M-P模型似可寻(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三)“机器学习”三重门,“中庸之道”趋若人(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四)Hello World感知机,懂你我心才安息(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五)损失函数减肥用,神经网络调权重(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六)山重水复疑无路,最快下降问梯度(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七)BP算法双向传,链式求导最缠绵(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八)全面连接困何处,卷积网络见解深(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九)卷地风来忽吹散,积得飘零美如画(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十) 局部连接来减参,权值共享肩并肩(深度学习入门系列之十一)
##(未完待续) 相关资源:七夕情人节表白HTML源码(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