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最愚蠢的事情就是重复,世界上最唯美的事情就是简单。把东西变得简单才是本事,这是我一直信奉的教条。
其实我一直想好好学学Linux,可是很多时候真的很无奈,尽管我挺喜欢买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很喜欢读书。很多时候买书的时候,还是尽可能买薄一些的书,因为我喜欢享受那种攻克完书籍的那种成就感,薄书的攻克周期往往比较短,而且如果一本书的口碑很好,而且同时也很薄的话,这本书绝对值得买,还是我信奉的那个道理,把东西变得简单才是本事。
还是从这本万众认可的书开始吧,《鸟哥的Linux私房菜》,虽然它很厚。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买下来这本书了,我现在手上的是第三版,我记得我还有一本第二版,尽管有两本两版,这依然不能改变我将它们闲置的过去。而如今,我希望将它们拿起来,为了我的未来。
如果不了解一下计算机概论,要很快地了解Linux的概念是有点难度的。
计算机其实是: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和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器的数据单元和逻辑单元运算处理后,以产生或储存成有用的信息。
这种概念性的定义我还是比较喜欢整蛊的,人们的思维都是一样的,一样在哪里呢?今后就以这种方式写点我的感想,毕竟单单抄写的工作连打印机都会。 如果希望创造一种普适的东西,都希望创造一种媒介。对于交易则是货币,而对于计算机,则是指令。 我提供给计算机指令和数据,相当于交易时提供货币,计算机帮我达成目的,就相当于卖家为我提供服务或者物品。
计算机主要分为三部分:
输入单元中央处理器(CPU):含有算数逻辑,控制,记忆等单元输出单元CPU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芯片,里面含有微指令集,如果你想要让主机进行什么特异的功能,就得要参考CPU是否有相关内置的微指令集才可以。
就像我之前说的指令就是你和计算机的交易货币,你只能使用他认可的货币
CPU的工作主要在于协调各组件与各单元间的工作和程序运算与逻辑判断,分别交于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来负责。
内存作为中央处理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中转站,充当着快递员的作用。
以上: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内存合称为计算机的五大单元。
熟悉的味道,等我搞定了Linux后就去秒杀你,8086汇编
单有CPU也无法运作计算机,所以计算机还需要其他的接口设备才能实际运行。最重要的接口设备是主板!
主板:负责讲所有的设备连接在一起,让所有的设备能够进行协调与通信储存设备:包括硬盘,软盘,光盘,磁带等显示设备:显卡网络设备:网卡如果说内存是作为快递员传输数据的话,那么接口设备就是道路,在物理上确保数据能到达目的地。
那么到底是怎么转化的呢,计算机能识别的只有01信号,这个8M/1M的速度指的就是一秒钟之内电流高频低频切换的次数,每切换一次相当于传输了一位的数据信息,8位相当于1个字节,所以两个的值就是8倍的关系。
整个主板上最重要的就是芯片组了!芯片组通常又分为两个桥接器来控制各组件的通信,分别是:
北桥负责连接速度较快的CPU,内存与显卡等组件南桥负责连接速度较慢的周边接口,包括硬盘,USB,网卡等分班制度= =
AMD为了加速CPU和内存的通信,将内存控制组件集成到CPU当中,理论上这样可以加速CPU与内存的传输速度。
不同CPU之间不能单纯以频率来判断运算性能。这是因为每个CPU的微指令集不同,架构也不一样,每次频率能够运行的工作指令数也不同,所以频率目前仅能用来比较同款CPU的速度。
32位与64位 北桥的总线称为系统总线,因为是内存传输的主要信道,所以速度较快;南桥就是所谓的输入输出(I/O)总线,主要用于“联系”硬盘,USB,网卡等接口设备。北桥所支持的频率我们成为前端总线速度(Front Side Bus,FSB),而每次传送的位数则是总线宽度(常见为32位和64位)。所谓的总线频宽则是两者相乘,即每秒可传输的最大数据量。CPU每次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成为字组大小(word size),字组大小依据CPU的设计而有32位与64位。我们现在所称的计算机是32位或64位主要是依据CPU解析的字组大小而来的。一般对于图形影响的显示重点在于分辨率和色彩深度,因为每个图像显示的颜色会占用内存,因此显卡上面会有一个内存的容量,这个显卡内存容量将会影响最终你的屏幕分辨率和色彩深度。
总算是在今天内把计算机概论中的硬件部分看完了,呼呼~人还是在有压迫的情况下更能激发自己的潜力。
终有一天,你会老去,而我,将会加冕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