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滴滴出行战略副总裁朱景士透露,滴滴出行的新一轮融资即将完成,在投资市场环境平淡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国内外众多投资机构及新老股东的支持,公司最新估值远超此前各种渠道的传言。
“滴滴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盈利,目前四百个城市中已有近三百个盈利”。朱景士透露。在融资的同时,滴滴出行打入Uber美国老家进行布局的大胆却又水到渠成的行为,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看好。
随着出行市场的逐步扩大,无论是从技术、还是营销,整个行业都有了质的飞跃。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罗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谈到,目前滴滴出行全平台的日均订单突破了1000万日订单量。“我希望的是技术和产品持续去推动滴滴出行的订单量,而非补贴”。
大数据让平台更高效
2015年,对程维来说既甜蜜又苦涩。急速飙涨的数据让滴滴有了巨头相——估值从年初合并后的50亿美金上涨至165亿美金,员工数量将超过5000人。它已经切走中国出行市场80%的蛋糕。
滴滴出行的成绩似乎离不开“补贴大战”。就好像国内其余互联网领域崛起之时一样,滴滴出行从出生便伴随着促销。但这些新业务发展初期的补贴政策,在罗文看来,是为了拉高用户活跃度的,而在现阶段,大数据让平台更高效,补贴的发生会更精确。
罗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用户粘性,尤其是司机端主要依靠每小时收入数据观察。当司机进入一个大流量的平台,因为订单的增多,司机每小时的收入就会随之提高。数据显示,滴滴平台上“快车拼车”可帮助司机提高近20%的每小时接单量,增加收入超过30%。
而在每小时接单效率提高的同时,滴滴出行对于司机端的补贴也正在发生变化。当下更多的是依靠大数据分析进行精确投放,通过分析不同地方、不同城区甚至时间段来进行补贴多寡的分发,在减少补贴的成本之下,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北京的昌平区在晚高峰期并不高峰,而在非高峰期时发生拥堵,我们就会进行补贴以及司机溢价的调节”,罗文表示。
打车痛点:期大数据解决承载率
随着互联网+出行市场的发展,产品痛点也随之而来。在罗文看来,如何平衡用户端和司机端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从籍籍无名到日订单超过1000万,滴滴出行只花费了三年半的时间,相比之下,淘宝订单从零到千万用了八年。而且较之电商的情况,移动出行渗入二三线市场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分析人士预计,三年后滴滴的日订单或许是现在的十倍,达到一亿。而程维年初曾表达了对滴滴出行未来的预期——“3313”规划。即未来三年,每天服务3000万用户和1000万司机,三分钟内车到面前,它几乎已取代小米成为中国互联网界最令人期待的拟上市公司之一。
若想实现规划,需要在产品体验、营销等方面继续颠覆行业。不过,滴滴出行,乃至整个行业目前面临的痛点十分关键:用户是否能叫到车和司机接单的积极性的平衡是最大的矛盾之一。
“专考虑到很多司机师傅有偏好,比如有些希望边接单边顺路回家。我们开发了实时目的地功能。”,罗文表示,比如在北京朝阳区的司机希望会昌平区的家,滴滴出行会设置昌平方向,自动接单昌平方向的单子。这样,能变相提高司机的承载率。
除此以外,动态调价也是提高司机接单意愿的方式,比如有时候去回龙观,回程时可能无人打车,滴滴也在研究动态调价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区域调价,调度司机的积极性。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