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存储器基地落户湖北,该省的产业链条也在加速完善,以冲击中国IC产业第四极。
10月25日,获悉,行业内平台之一IC咖啡已与光谷金控联合孵化器、光谷集成电路产业联盟进行战略合作,湖北省的目标是,加速完善湖北IC产业生态链。
在上述联盟会议上,展讯通信联合创始人、董事和前CEO、华山资本投资公司创始合伙人陈大同表示,近十几年,半导体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全球重心已转移到中国大陆。“而IC是一个小而紧密的行业,把人聚起来,许多事情就成了一半。”未来10年是IC 的2.0时代,通过IC 咖啡之类的业内平台进行整合,可起到关键作用。
当下的IC产业已被列为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资料显示,自“十三五”以来,我国已先后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使得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国内行业中最为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资金方面,我国已成立千亿元规模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央资金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投入累计超过5000亿元,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另外,《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文件重点聚集集成电路热点市场,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下游应用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政策、基金、市场全面助力中国“芯”,使得我国IC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速,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海外合作与并购增多。
但对比美国硅谷,我国的“芯”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陈大同表示,我国IC产业的发展前期主要是跟随战略而发展,但半导体行业的创业门槛较高,海归创业人士成功率不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市场还不够成熟,没能达到高层次的水准,中国“芯”产业应该从“跟随战略”转向“引领战略”发展。他认为,成功的IC创业公司需要走好三步:与欧美公司的竞争、与日韩、台湾的竞争和与大陆其他公司的竞争,需要兼备市场和技术,创新性、独特性和差异化是未来IC产业公司创业的关键。
在中国“芯”的崛起过程中,武汉以其自身优势成为了全国第四个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目前,武汉已拥有电子信息领域的院士22名,半导体专业人员超过6000人。湖北省经信委电子处处长王成祥透露,在产业基础方面,武汉优势明显:我国中部第一条12英寸的存储器生产线在武汉光谷建设,同时正在建设总投资1600亿的世界级国家存储器基地。本土的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已超过50家,产业总值约25亿元,已初步形成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全产业链格局。湖北省各级政府业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在武汉的发展,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共同设立了500亿元的湖北集成电器产业专属投资基金。
不过,对比北京、上海等前期建立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武汉仍存在差距。一位业内认识表示,当下的武汉IC产业中,产业链还不够完整,生态链尚未形成,产能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够。
此外,人才储备方面也有欠缺,陈大同表示,当下武汉的IC产业人才总量不足,有较大缺口,尤其是具有全球化视野、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领军人才稀缺。另外,适应产业特点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善,缺乏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治理模式。
“武汉今后要走差异化战略,主要定位在存储器基地的建设方面,”陈大同指出,目前存储器基地建设难度很大但同时又极为需要,若武汉今后能打造出优质存储器,产业的聚集效应势必会很强。而下一个十年必将是出现、培养半导体产业龙头企业的十年,IC产业2.0时代,在设计、制造、材料、设备等领域必将会出现一至两个龙头企业,武汉应抓住这一最佳机遇。
为推动武汉集成电路产业的全面发展,各方也纷纷提供助力,而行业间的联盟和抱团被视为完善产业生态链的方式之一。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