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诈骗案件又成为媒体关注要点。据说,2000年以来,国内电信诈骗案件保持每年20%-30%的增速。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增长了32.5%,共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22亿元。其中,2015年12月29日,贵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建设局出纳杨某被台湾电信诈骗集团骗走1.17亿元。2016年3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叶某被台湾诈骗犯罪集团骗走1786万元;4月6日,山东沂源县任某被台湾诈骗犯罪集团骗走1566万元。
不过,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认识,并非是因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流行让上当受骗更加容易,也不是因为网络而让骗子横行。从总体数据来看,电信诈骗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诈骗犯罪数量和危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诈骗犯罪是不可能根除的。
以前,信息的传播较慢,骗子们的组织能力没有现在这样强,出现的诈骗活动也是局部性的,或者是流动性的。现在,借助互联网的组织,骗子们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纠结在一起,利用大时间短时延,向亿万用户同时发起欺诈行动,因此造成的危害也更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台湾有近10万人靠电信诈骗大陆为生,大陆每年有约80多亿元的诈骗赃款在台湾取走。
借助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无论是电话还是互联网,骗子们可以在境外控制,多地联动,造成整个诈骗交易的链条非常长,涉及到多家电信运营商、多家银行甚至境内外的多重交易,任何其中的一个节点都没有能力进行全面的控制,而骗子们却可以收缩自如。
信息社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可便捷与安全却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既不能为了便捷忽略安全,也不能因为要绝对的安全而彻底失去了便捷。
对于运营商的各种讨伐已经让运营商的流程左右为难。如果运营商为了更安全,势必会牺牲某些人的便捷要求,比如,媒体多次发起过对运营商复杂手续的曝光,认为麻烦、不必要,而运营商为了用户的便捷,提供的服务又会反过来导致某些环节容易被骗子利用,这个时候,舆论会回来讨伐运营商的管理不善机制不严。
在任何社会,也不可能杜绝犯罪。任何再复杂严密的流程,也不会杜绝所有的骗子行径。我们只有能力通过一定程度的控制,让诈骗犯罪在一个低水平上,梦想天下无贼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能因为一个案件上纲上线,要考虑全局性和阶段性。
强制性的手机和上网实名制,需要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可如今的中国,身份证造假一直还很猖獗,信息黑市交易非常严重,善良的人都将信息完全暴露在不设防的广场上,骗子更加如鱼得水。
电信诈骗的手段不断翻新,而且这些骗术非常简单却很实用,在受害人不注意或贪欲的心理作用下,通过完全符合业务流程的方式进行,即便是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也几乎没有可能全部堵住。可以这样想,如果电信运营商要对所有的通信过程进行跟踪分析,从技术上不可能,从法律上也不允许,即便是最希望电信运营商监管骗子的人们恐怕也不同意自己的每一次通信都被监控。
当然,通过一定的信息手段和大数据技术,电信运营商和银行还是可以越来越快的发现异常,进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监控和干预。日前,由中国移动编制的《电信组织中反恶意语音信息的技术手段》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国际电信联盟颁布的首个骚扰电话治理领域的国际标准,提升了我国运营商在不良信息治理领域的国际地位。骚扰电话的治理是困扰世界各个运营商的难题,中国移动在骚扰电话治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移动与各国运营商通力协作,将该领域的最佳实践成功确立为国际通用治理标准,明确了骚扰电话治理体系,规范了治理流程,建立了完善的治理技术架构和管理机制,提升了整个产业的成熟度和规模化发展。
不过,任何的治理都不能完全避免骗子们的出现,也不能彻底杜绝一些人受骗上当。最终的解决还是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特别是老百姓安全意识的增加。
1、不要把所有的钱都和网络打通,比如,你可以开一些不开通网络银行的卡,或者银行的定额存单,只有去营业厅才能存取。
2、如果是要频繁的进行网络消费,自己又不是对网络十分精通的人,可以办一张信用卡,额度不要太高,专门用来手机或者电脑网络上消费使用,而且,这样的信用卡实体卡不要带在身边。
3、与钱关系密切的手机或手机号不要乱下载乱七八糟的应用软件,也不要盲目在乱七八糟的应用程序商店下载应用,经常用安全软件扫描一下手机,保持终端的基本安全。
4、遇事冷静,不管是谁要验证码还是收到耸人听闻的消息,都需要多过几遍脑子,最好找其他的亲戚朋友咨询一下,不要盲目的独自做出决定。很多骗术,只要你冷静三分钟,就会恍然大悟。
5、骗子纵有千条妙计,但我们却可以有一定之规,不贪小便宜,身正不怕影儿歪,就会最大限度的减少被骗上当的机会。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