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创始人&CEO余凯先生曾说,让智能产品又体温。所谓有体温,就是指在人机关系上要坚持以人为主,做有体温的智能产品。其实就一点:让技术和产品帮助我们生活,而非颠覆我们的生活。这个观点,我非常同意。任何技术和产品出发的本质就是要服务人生活,而非颠覆。
但是,许多专家、教授、学者,而且还包括一些社会科学家,他们都在担心十年后人工智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威胁。例如:大量人口失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些是那些社会科学家担心的),人工智能有了思考意识或者是奇点的来临(这些是科技专家和学者担心的)等等。我觉得,这些担心应该有,但是不能无限扩大。社会科学家担心的事情,我想历史会给予答案。而我们技术工作者大多担心,在《奇点临近》一书中所说的,强人工智能会带来所谓的“奇点时刻”。
“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这是大部分科学家的警世之言。有趣的是,这些科学家大部分来自西方,西方相信上帝的存在。所以,我个人觉得他们说这样的话,还是有一定的根源的。但是,不能排除他们预言的那种可能,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凡是都有它的两面性。而且,我个人认为,大数据等科技的发展,不是在帮助我们看清未来。相反,未来会变得更加模糊,或者未来本来就是不可视的。
回到“奇点时刻”,如果按照中国的传统思想,寻根问祖。“奇点时刻”的前身应该是我们现在的技术,就是我们创造的技术。我们现在认为技术是通过我们思考产生的,是有目的的,是受我们主观意志控制的。现在科技界新流行一个词“技因,”它是苏珊布莱克莫尔提出的,它有科技传播并发明出各种形式使自己生存,但它还是由人产生的,其根还是人。当然,这个东西可能说起来或者听起来有些科幻的感觉,我想这种感觉是对的。因为不管是基因还是迷因,这些都是已经存在了上万年的东西。对于存在了很长时间的事物,有些科幻色彩也在所难免。而苏珊布莱克莫尔说技因才存在了五千年,然后她有说技因时代快到了,我觉得这有些违背常理了。我倒是认为,如果这个东西真的存在,起码还要五千年这样的时代才会到来。
《技术奇点》一书中提到过,全脑仿真,我觉得这个想法有些脱离现实了。毕竟人类对大脑知之甚少。奇点的提出者说:在2045年的时候,技术奇点会来临,人工智能完全超过人类智能。还好,今天大多数人都有机会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回到我们当下或者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觉得今天我们社会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高速发展,务实或者说是活在当下应该有很大的贡献。那些疯狂的人就让他们继续疯狂吧,毕竟他们是少数。但,还有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那么,未来人工智能会让很多人失业,这难道不是颠覆他们的生活了吗?人工智能的出现,一定会有大量的职业消失,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同时,人工智能降低了很多服务的门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工智能是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所以未来人工智能大范围应用于社会生活当中,都会秉承着这一原则——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或许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任何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都需要有一部分人或者职业退出历史的舞台。汽车的发明,让马夫这个职业的消失,大量的人失去了之前的饭碗。但与此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职业需求。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应该如此,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发现,时代发展到底创造了什么样的新的需求。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它一定创造了新需求,否则整个世界就不会良性的运转下去。
如果科技的发展或者出现是为了摧毁整个世界,我想这样的科技应该因为科学家的良知,而被扼杀在摇篮中。甚至,当科技不能造福大多数人的时候,这样的科技就不应该出现。如果不幸的出现,也会有很少的人支持它,那么它存在的价值也就要重新估量了。
每次时代更替,必定是一次思想大爆发的时间段。如果你感觉,这次时代更替,爆发的思想特别的多,感觉自己也要爆炸了,这种感觉也是正确的。因为你正在亲身体验时代交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跨时代的生活应该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因为你需要变化思维去思考,去生存。改变对于大多数来说,往往是最不愿意经历的事情。如果今天有人在你面前,大谈他的改变带来的幸福感、成就,请一定多听听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另外,那句话依然适合“时势造英雄”。因为每个人对时代的接受度不一样,所以带来的成就也就不一样。虽然说,未来的人工智能是有温度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沉浸在过去的美好中,才是最舒适的选择。其实,这也是社会阶层分层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