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自从概念诞生以来已经过了60年——经历了太多刷爆你朋友圈的事件——现在,AI又成为主流媒体中的网红话题。
据一份最近的世界经济论坛(WEF)报告,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的就业机会,其他一些人甚至称其对人性本身带来威胁。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无解:我们真的能创造具有意识、有思想和情感的机器吗?“意识”这个词到底是什么含义?“智能”的精确定义是什么?以及,结合物联网(IoT)和智能,会带来什么?
在20世纪早期,Jean Piaget(注:20世纪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说:“智能就是,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当先天天赋和后天学习都没法让你应对某个情况时,你所使用的能力。“
翻译成简单一点的术语,智能是在正确的时间、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帮助你主动生存,提高生活各个方面的生产力。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智能:在智力要求比较高的活动中需要的更加理性的智能,例如下围棋、解决复杂问题、作出未来选择。还有社会智能的概念,特征是示好的社交行为。还有情感智能,对你交往的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有同理心。
我们大致上体验着每一种智能的某种结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法独立理解这些智能,也许,甚至在AI的语境下创造性地理解。大部分人类行为本质上是本能或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我们不觉得执行这些行为必须得有智能。
但是在实际上,我们的大脑是有“聪明的布线装备“,才能实施这些行为。我们大部分行为是反射性的、自动化的,因为我们甚至不需要意识到这些过程,但是我们的大脑永远在吸收、分析和实施指令的过程中。要给机器人编程,做这些我们通常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专注解决AI中正确的问题
关于AI关键的难题在于,在它的初生阶段,学者们就尝试让他们解决我们人类很难解决的、需要很多逻辑思维的问题(例如,下围棋)。这个假设是基于:我们都不觉得难的问题,应该更容易解决。
然而,我们现在意识到了下围棋的电脑是智能的,但是这是智能的一种“狭隘”定义。实际上,对AI来说困难的是日常智能,重复我们都不需要思考的动作(例如,在别人家的厨房泡杯茶)。因此,AI在火热了60年后,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对AI来说很困难,反之亦然。回顾过去,给AI设定如此高的预期值不是一个好主意。
最近去世的“人工智能教父”Marvin Minsky说到“心智社会“,我们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架构不是限制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独的过程,是许多根深蒂固的概念带来的集体行为。
虽然这在AI领域不是新概念,这有很大意义,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巨型复杂神经网络,有一九千万个神经元在持续互相沟通。我们能够很神奇地理解“发生了什么”。
IoT与集体思考结合,多么危险
这与现在越来越火热的物联网(IoT)神奇地联系了起来。物联网带来的新机遇让人们看见一片光明的前程——但是,它也为一系列威胁做了铺垫。我们创造了新的复杂网络,互相联网的设备,可以分享无限量的信息。搭配合适的AI架构和优化的机器学习模型,这会最终形成一种更大规模的人类大脑模拟网络。
我不只是在说传统的人工智能网络。我想提出,在IoT的外衣之下,我们开始创建错综复杂的机器网络,智能到足以理解难以解释的概念,例如人类的非理性,或者人类对机器的依赖。
这种担忧不是从人形机器人而来,因为99.99%的真实世界问题(我们希望利用机器人解决的有用的问题)不需要任何人形的身体。例如,无人车不需要有一个人形机器人坐在驾驶座上帮你开车。
然而,智能联网的汽车必然可以收集很多有用的用户信息,无论是用户的模式、行为、偏好、或者和其他智能设备的协同(例如,安全带和汽车装备)。一旦这些特征被识别为智能模式,人类没有理由不对它们痴迷,最终,成为这些设备的奴隶。
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是,智能手机使用中无处不在的行为模式,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IoT有可能加剧这个问题。在IoT中融入AI,创造联网“智能”设备可能会后果很严重。
人类在自掘坟墓吗?
虽然知道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也知道,是我们的聪明智慧与创造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不只是在围棋比赛与人类对抗的机器,还有那些地位独特的设备,让我们超越极限,不计成本,热切实现自己的野望。
人工智能,像任何现代科技一样,可以在未来让人类大大获益。作为负责人的科技开发者,我们得确保,我们追求舒适的本能不会战胜我们其他的义务——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更宽容的社会,更美好的世界。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资源:智能物联网机器人使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