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编程艺术》——1.3 函数入门

    xiaoxiao2021-08-20  196

    1.3 函数入门

    和大多数编程语言一样,R语言编程的核心是编写“函数”。函数就是一组指令的集合,用来读取输入、执行计算、返回结果。我们先定义一个函数oddcount(),以此简单介绍函数的用法。这个函数的功能是计算整数向量中奇数的个数。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用文本编辑器编写好函数代码并保存在文件中,不过在这个简单粗略的例子中,我们只需要在R的交互模式中一行行输入代码。接下来,我们还会在几个测试案例中调用这个函数:

    首先,我们告诉R想定义一个名为oddcount的函数,该函数有一个参数x。左花括号引出了函数体的开始部分。本例中,每行写一条R语句。在函数体结束前,R会用+作为提示符,而不是用平常的>,以提醒用户现在还在定义函数。(实际上,+是续行符号,不是新输入的提示符。)在你键入右花括号来结束函数体之后,R又恢复使用>提示符。定义完函数之后,本例调用了两次oddcount()函数。由于向量(1,3,5)中有3个奇数,所以调用oddcount(c(1,3,5))的返回值为3。(1,2,3,7,9)有4个奇数,所以第二次调用的返回值为4。注意,在R中取余数的求模运算符是%%,见上面例子中的注释。例如,38除以7的余数为3。

    首先,把x[1]赋值给n,然后测试n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像本例中那样,n是奇数,则计数变量k增加。接着把x[2]赋值给n,测试其是奇数还是偶数,以此类推,重复后面的过程。顺便说一句,C/C++程序员也许会把前面的循环写成这样:

    在这里,length(x)是x的元素个数。假设x有25个元素。则1:length(x)就是1:25,意思是依次取1、2、3、……、25。上面的代码也能奏效(除非x的长度为0),但是R语言编程的戒律之一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循环,如果不能避免,就要让循环更简洁。重新看看这段代码原来的版本:

    它更简单清晰,因为我们不需要使用length()函数和数组下标。在代码的末尾,我们使用了return语句。

    这条语句把k的计算结果返回给调用它的代码。不过,直接像下面这样写也可以达到目的:

    在没有显式调用return()时,R语言的函数会返回最后计算的值。不过,这个方法必须慎重使用,7.4.1节会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在编程语言的术语里,x是函数oddcount()的形式参数(英文名称是formal argument或formal parameter,简称“形参”)。在前面例子第一次调用函数时,c(1,3,5)称为实际参数(actual argument,简称“实参”)。这两个术语暗示了这样的事实:函数定义中的x只是个占位符,而c(1,3,5)才是在计算中实际用到的参数。同样,在第二次调用函数时,c(1,2,3,7,9)是实际参数。1.3.1 变量的作用域只在函数体内部可见的变量对这个函数来说是“局部变量”。在oddcount()中,k和n都是局部变量。它们在函数返回值以后就撤销了:

    需要注意的是,R函数中的形式参数是局部变量,这点非常重要。比如运行下面的命令:

    现在,假如oddcount() 的代码改变了x的值,则z的值不会改变。调用oddcount()之后,z的取值还和之前一样。在计算函数调用的取值时,R会把每个实际参数复制给对应的局部参数变量,继而改变那些在函数外不可见的变量的取值。本书第7章将详细介绍“作用域法则”,上面提到的这些只是简单的例子。全局变量是在函数之外创建的变量,在函数内部也可以访问。下面是个例子:

    这里的y就是全局变量。可以用R的“超赋值运算符”(superassignment operator)<<-在函数内部给全局变量赋值,将在第7章详细介绍。1.3.2 默认参数R语言也经常用到“默认参数”。考虑下面这样的函数定义:

    如果程序员没有在函数调用时给y设定一个值,则y将初始化为2。同理,z也有默认值TRUE。现在考虑下面的调用:

    这里,数值12是x的实际参数,而且我们接受了y的默认值2,不过我们覆盖了z的默认值,将其设定为FALSE。上面这个例子也表明:与其他编程语言一样,R语言也有“布尔类型”,包括TRUE和FALSE两个逻辑值。注意 R语言允许TRUE和FALSE缩写为T和F。不过,如果你有名为T或F的变量,那么为了避免麻烦还是最好不要使用这样的缩写形式。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