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围绕着什么是超融合什么又是Server SAN存在着很多争论。在我们看来,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运行的平台集成化的程度和交付模式。说起交付模式,则有2种不同的方案:基于设备的纯软件的基于设备的解决方案就是把软件和硬件捆绑在一起销售交付的一种解决方案,它预装了一种hypervisor,通常配置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它往往还通过利用其所提供的存储API或嵌入在hypervisor内的扩展数据服务等各种方法与其运行的平台硬件深度集成。在所有这些例子中,本地存储都是通过虚拟存储设备(virtual storage appliance)或者基于内核的存储栈(kernel-based storage stack)的方式,集成进一个大的共享(存储)池中。现在市场上能看见的基于设备的解决方案的典型例子有Nutanix、SimpliVity,当然还有Virtual SAN。当有人问起一个典型的超融合设备长什么样子的时候,通常答案是这样的:一个2U机架式外观的盒子中集成了4个主机。然而,我们心目中的超融合不只是个铁皮盒子,它是一个集成了不同组件的单一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必须是易于安装、易于配置、易于管理和易于监控的。不过,说句公道话,过去大多数超融合系统通常都是以4台主机集成在2U的铁皮机箱内的方式呈现的。图1-1显示的就是这类设备的外观。不过别弄错,这些其实只是常见的x86服务器而已。
问题来了:如果这只是些安装了hypervisor的传统x86服务器加上一个虚拟存储设备,那么相比传统存储系统它的优势在哪里?超融合平台的优点是:投产时间短,安装、部署时间不超过1小时易于管理和集成能同时在容量和性能上进行横向扩展相比传统环境更低的总购置成本这些解决方案总是以单一库存单位(stock keeping unit,SKU)的方式出售,并且通常提供统一的支持服务。这可以避免在产品支持问题上相互扯皮。然而,对很多人来说,困难来自于这些解决方案在硬件和配置上过于死板。超融合厂商采用的硬件常常不是自己所偏好的硬件供应商,因此在涉及系统更新和补丁,甚至是在布线和上架等问题时引发了很多可操作性层面的质疑。其实这就是一个信任问题。某些人被服务器厂商X洗脑后根本不会考虑其他品牌,而另一些人却可能完全不喜欢品牌X。幸运的是,最近大多数超融合厂商的解决方案都可通过不同的服务器硬件厂商来购买。如果这还没能提供足够的灵活性,那么就是软件定义的存储解决方案的切入点了。纯软件的存储解决方案又分两类。现在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虚拟存储设备(virtual storage appliance,VSA)。VSA解决方案是以虚拟机方式部署的,它们安装于物理硬件上的hypervisor层上。VSA允许你将底层的物理资源池化为一个共享的存储设备。VSA的例子有Maxta、惠普的StoreVirtual VSA和EMC Scale IO。纯软件解决方案的优点是通常可以利用现有的硬件,只要它们存在于硬件兼容列表(hardware compatibility list,HCL)中即可。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硬件兼容列表和hypervisor所支持的硬件类似,只有少数关键组件例外,如磁盘控制器和闪存设备。VSAN也是一种纯软件的解决方案,然而,VSAN和上面提到的这些VSA有显著的区别,它位于一个不同的层面上。VSAN不是一个基于VSA的解决方案,而更甚于此,它通常是经由硬件厂商的选择而和硬件捆绑在一起的。由此,VMware定义的VSAN是一个超融合的软件解决方案,因为它事实上是很多超融合产品的发动机。
相关资源:vmware virtual san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