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体系不完善,G20发布数字化普惠金融新指标

    xiaoxiao2022-05-07  145

    2016年9月4-5日,G20第十一次首脑会议(G20峰会)在杭州举行。作为万众瞩目的G20峰会,关乎科技、经济、民生等大事件都将提上议程。显而易见,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因此也成为了本次峰会的关注焦点。

    除了绿色金融——旨在通过关注资源消耗、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支持环保、生态等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等现代金融理念体系,依托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发展的金融科技、普惠金融更是被强调。据多名专家指出,征信体系不完善是阻碍当前普惠金融的重要因素,应借助数字化弥补征信信息缺失。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指出,我国现行的以央行为主导的征信系统在数据覆盖面上尚不能完全满足普惠金融发展的需求。调查表明,中国现有的征信系统覆盖率仅为38%,大量用户金融需求由此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客户分散、金额小的特性又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网点运营成本高。

    据悉,G20峰会期间,《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升级后的《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3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将会被提交讨论,通过后将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引性文件。

    其中,《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就对包括账户的普及率、信贷的普及率、数字支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普及率,以及ATM机和银行网点的密度,客户账户的使用频度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指标要求。

    据介绍,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按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可获得性和质量等三个维度制定了29项指标。这些指标将对政府采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出指引。对企业而言,新的指标体系则意味着在完善征信、风控的能力,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方面加强研发方面展开新一轮的竞争。

    “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至少从两方面能改善现有的普惠金融服务。”网信集团CEO盛佳表示,一方面通过智能手机的使用、支付手段、网络和通信服务等提升金融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范围,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共享、云计算又能够对现有的征信体系进行外延和补充,最终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作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合作智库,普华永道北京首席合伙人吴卫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革新和改造,金融科技已全面融入支付、借贷、保险、财富管理、交易结算等核心金融领域,一大批新业态崛起。“金融科技行业的创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各国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讨论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国际监管和协调标准,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和危机应对能力。

    本文作者:温晓桦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 原文链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