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公司和马斯克一样,想把大脑和机器连接起来

    xiaoxiao2022-05-11  146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新智造」按:特斯拉、SpaceX的创始人Elon Musk是个不折不扣的未来主义者,最近他又成立了一家医疗公司Neurallink,想要把人类脑中的信息“下载”到机器中保存,这种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机接口”。关于把大脑和机器连接或者用意念控制机器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特别新鲜的课题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十分科幻,今天,新智造收集了几家有代表性的“脑-机接口”研究公司或机构,让大家了解一下目前的“意念”研究以及市场应用情况。新智造作为雷锋网旗下栏目,关注智能时代的创新与创造,目标是找到这个行业还存在哪些机会。

    起源

    1963年,英国Burden Neurological Institute的Grey Walter医生在医治癫痫病人时,在手术中在这些病人脑贴近大脑皮层的地方放置了电极,从而可以获取病人的神经活动,这在当时只是一种普通的手术治疗,通常情况下这些电极在病人住院一两周之后就会被取出。

    但当时,Walter医生突发奇想,在病人们欣赏风光幻灯片的时候,偷偷把脑电电极连接到了自己发明的“电位转换器”上,把病人大脑运动皮层的信号转换成了幻灯机换片的控制信号,然后发生了“奇迹”:病人每次打算换片,但还没有按动按钮时,幻灯机就自动换片了,好像猜到了病人的想法。这是脑机接口技术的第一次完整实现:采集大脑神经信号,翻译转换后控制外部设备。从此,这种只在科幻电影/小说中出现的脑电波控制场景,正式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野,脑电研究就此开始。

    时至今日,脑机研究已经经过了数十年,直至二十一世纪之后,科技迅速发展,关于脑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的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创业公司,甚至有些公司已经拿出了成型的产品。

    目前来讲,脑机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脑外式和植入式。

    脑外式

    Emotiv

    提起脑外电波控制产品,就不得不提及一下前两年的硅谷明星Emotiv。

    2007年,Emotiv发布了其第一款脑电波产品Emotiv EPOC,其外形好像一个简化的科研医用级的标准脑电波检测设备,这款设备让人们开始了解“神经头盔(neuroheadset)”的概念。Emotiv EPOC可以将检测到的脑电图转化为数字信号,让人们可以实现用“意念”控制飞行器、操控眼前的电脑控制电玩游戏角色动作等设备的效果,是当时许多创客活动上最引入瞩目的产品之一。

    不过,作为一款定位于科研和教育市场的产品,EPOC始终叫好不叫座,并没有真正推动“脑机接口”类设备的普及。

    2014年,Emotiv又推出了一款名叫Insight的脑电图监测头盔,主打消费市场,众筹成绩还不错,与EPOC一样,Insight可以监测用户的脑电图,进而追踪和改善用户的注意力和情绪。但不一样的是,Emotiv向第三方开发者提拱了Insight的SDK,还开放了其App的API;在第三方应用的配合下,Insight的用户可以用脑电波发出指令,控制其他设备。

    NeuroSky

    Emotiv的出现,给业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撼,让很多初创企业看到了这个领域的一些机会,其竞争对手也开始在这方面发力,NeuroSky就是其中一家。

    NeuroSky是美国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其定位是研发消费级的脑电波可穿戴产品。他们在芯片方案上面还是有很多看起来很有趣的应用,比如日本Neuroware就使用他们的芯片做了一款“意念猫耳朵”,这款产品是一个纯粹的玩具,外形就是一个正常的发箍,佩戴之后, 如果佩戴者情绪沮丧,发箍上面的猫耳便会垂下,当佩戴者注意力集中时,猫耳就会竖起,当佩戴者心情愉快时,猫耳会来回摆动……

    NeuroSky在这方面的市场似乎很重视,还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取名为神念科技,除了上面的“意念猫耳朵”之外,还与国内有家名为宏智力的公司合作,该公司使用NeuroSky的技术制作了一款名为BrainLink的意念头箍,用于“培养注意力”。

    BrianCo

    2016年1月份召开的拉斯维加斯CES大会上,一款由BrianCo独立开发的脑穿戴设备Focus 1吸引了足够多人的眼球,和一般脑控产品一样,Focus 1也是一款头箍一样的设备,带上它之后,用户可以用意念来控制智能家居产品,比如开关灯、拉窗帘等等。

    除了应用在智能家居之外,Focus 1还能应用到医疗领域,在医疗方面,主要有两个用途。据官方宣传,第一个用途,长期使用该产品能够提升脑动力和脑效率(这个还不知道怎么证实,比较玄乎),另外一个是用该产品控制外在机械设备(比如机械手等),这个用途意在帮助一些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让他们能够用意志去控制一些设备,以便满足他们生活所需。不过,据官方介绍,这种方式还在研发中,目前还没有落实到应用上。

    InteraXon

    加拿大初创公司InteraXon在2012年的时候在Indiegogo上众筹了他们的第一款脑机设备Muse,从而引来了业界的关注。不过InteraXon的这款脑箍产品并没有做成非常科幻的那种“能控制外物”的形态,而是更偏重于通过设备来追踪用户的情绪,并将脑活动情况转化成数据显示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程序上,用户可以通过该设备玩一些手机上的小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曾经对这家公司特别感兴趣,2014年,谷歌联合创始人之一的SergeyBrin就曾与该公司进行过接触,希望收购这家公司,因为该公司的设备能够应用在Google Glass上,不过后来,谷歌眼镜项目失败,这笔收购也就不了了之了

    植入式

    用一个头箍就能实现意念控制,听起来确实很美好,但事实上,由于脑内电波的不稳定,脑箍收集的信息十分有限,只能凭借“情绪识别”来做一些简单的控制动作,而像“理解人类想法的输出”这种科幻技术,是脑箍远远不能满足的,恰巧人类对脑电波的研究终极目的就是达到这种科幻的状态。所以经过长时间研究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在脑内植入芯片,让人体直接跟机器连接是一种更好的方式,植入式研究也就此开始。

    Neurallink 

    关于植入式脑机接口研究,最近最火的莫过于“钢铁侠”Elon Musk的最新项目 Neurallink 了。

    今日,作为未来主义土豪Elon Musk新成立了Neurallink医疗研究公司,并招募了三名知名科学家,一位是来自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柔性电极专家 Vanessa Tolosa,还有来自加收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教授 Philip Sabes,他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让大脑控制运动,以及来自波士顿大学的 Timothy Gardner 教授,他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将一块微型电极植入到了麻雀大脑中,研究鸟儿如何唱歌。

    Neurallink 成立的宗旨是开发脑机接口,根据Musk的宏伟构想,是希望在未来,人们能够连接机器,把人的想法从脑中下载下来,存进机器里。不过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DARPA

    去年,DARPA启动了一项颅内芯片研究项目Targeted Neuroplasticity Training( 以下简称TNT),该项目的论文中提到,DARPA将利用“颅内芯片”来帮助人提升学习能力、逻辑运算和记忆力,该项目由由RE-NET项目的创始人Dr.Douglas Weber管理。一经发布,引起了很多神经科学家以及企业家的注意。

    以往的脑研究项目都是以治疗疾病作为理由进行的(比如阿兹海默病)等,而此次,DARPA的研究明显是以健康人为单位的,该研究简单来说就是在健康人脑内安装芯片,刺激脑部,从而让人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等一系列能力增强。

    DARPA关于脑部的研究也颇有历史,在该项目启动前,DARPA就有过类似的研究,只不过跟Musk的新项目不太一样的是,DARPA这种增强方式会在伦理上遇到一系列问题,毕竟现在的业界对于人类的“机械进化”还是有些抵触的。

    Kernel

    在植入式设备方面,无论是Musk还是DARPA的做法都有些激进,属于增强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这么激进,Kernel就属于一个“保守派”。

    跟Neurallink的增强目的不同,Kernel对于脑机接口的研发是用于医疗方面的。该公司的研发模式雷锋网也曾报道过:

    通过植入可诊断的大脑假体,以帮助那些有记忆问题的人们。这个项目有广阔的目标市场,其中包括那些阿兹海默症患者或其他形式的痴呆症患者,还有那些受过脑部创伤的人们。

    简单来说,在未来,医生会给上述病患的大脑里植入Kernel研发的微型装置,而这个植入的装置的电极会通过发电来刺激某些神经元来帮助大脑工作,比如把输入大脑的外界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

    2016年10月,Braintree 前创始人 Bryan Johnson 向 Kernel 投资了 1 亿美元,Kernel  希望利用这笔资金来扩大团队规模,接下来会做更多的动物和人体测试,以改善认知缺陷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治疗方案。

    虽然说Kernel 是一个“保守派”,但是想达到既定目标还需要很长时间,Kernel方面表示,想要达到目标,需要7-10年。

    小结

    可以看出,目前创业方向的以脑外式为主,植入式多为研究。无论是脑外还是植入,对于目前的科技发展来讲,目前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脑箍方式实用性差、没有更多的技术突破,脑内植入方式风险大、研发周期长、有悖伦理等,这些状况也导致了资本市场不太愿意介入这个领域,但是,这种脑控制方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将来无论是对医疗方面,还是人类生活的智能辅助方面都大有裨益。

    目前,脑研究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盈利,或者说,如何活下去。投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投资一家“拥有改变世界的技术”的公司,但是这种公司能否活到改变世界的那一天,还是一个问题。不过,马斯克的加入可能让这个行业的发展前进一大步,有相关创业者向雷锋网表示,马斯克很有可能让原本需要花十几年才能落地的植入式脑研究,现在只需要5年时间。这对于想让大脑和机器连接起来的创业者来说,这是一剂强心针,鼓励他们继续前行。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脑机方面的创业项目是否值得投,则需要重新考量了。

    本文作者:赵青晖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原文链接

    相关资源:七夕情人节表白HTML源码(两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