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创意特训营——30天超级灵感唤醒术》一书中的第1章1.1节创造力,精灵与魔法,作者【美】Stefan Mumaw,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第1章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习惯创意特训营——30天超级灵感唤醒术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创意视为一种“神奇神圣的存在”,它是个变幻无常的小精灵,难以捕捉也难以驾驭,无论你如何努力和渴求也没法呼之即来。包括你在内的创造型人才都希望能够更多更好地发挥创意,不仅是针对自己的作品,更是要去提升自己。你可以在自己的能力中探索到价值所在,能够提出富有价值的创意。几乎没有人愿意声明自己绝对满足于现状。创意又好像尖啸飞驰的过山车和刚出炉热腾腾的巧克力甜点,一次体验总不过瘾,你总想要更多。
接着挑战就出现了,我们要如何尽多获得自己没法控制的东西?答案很特别,它是从命题的谬误中诞生的——其实你原本可以控制这些。事实上,创造性思维可以养成一种习惯,我们可以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让我们揭下创造力的神秘面纱,看看它的真实面目吧。
http://write.epubit.com.cn/api/storage/getbykey/screenshow?key=15063d4fff68db7ae308" > 1.1 创造力,精灵与魔法 2009年2月,《一辈子做女孩》(Eat,Pray,Love)的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发表了一则名为“呵护创造力”的TED演讲。在演讲中,她讲了一个故事,代表着我们整个社会对创造力的普遍认知。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们并不认为创造力来自于人类本身,而是相信创造力是一种神圣的守护精灵,从遥不可知的地方来到艺术家身边,带着某种深不可测的目的。希腊人通常将这种伴随创造力而出现的精灵奉为‘守护神’,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苏格拉底就有这样一个守护神,从遥远的彼方赋予其无上的智慧。古罗马人也有着相似的观点,他们把这种擅长创作的无形生物称为‘精灵’。这种观点很奇妙,因为罗马人并没有认为‘精灵’是某个特别聪明的个人,而是把它当做一种奇妙的神圣存在,他们认为‘精灵’居住在艺术家工作室的墙壁中——就像小精灵多比一样——它们会悄悄地钻出来,为艺术家提供无形的帮助,并最终助其作品成型。”这些伟大的古代帝国曾经创造过无数实用的惊世之作,但创造力本身却未能列入其中,被视为一种神秘莫测的特殊能力。事实上,创造力并非魔法,也并非难以掌控,当然也不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像闪电一般袭来。之所以出现这种认知,是因为那些伟大的时刻往往出自不经意的瞬间,而并非经历过事先有意识的刻意准备。自己什么都没做却获得了神赐般的伟大创意,你当然会觉得它是一种玄妙的魔法。
我们来看看典型的应试学习法,假如你为了准备一场考试而疯狂备战,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来收集有助于考试的资料,接着你如愿以偿成为考场上的佼佼者。这种情况下,对于你的成就没人会质疑有魔法或其他的超自然力在作怪,是你自己的努力备战换来的成功。不过如果我们把准备环节去掉,会发现大家的想法同之前不再一样了。如果你从未对这门考试认真学习过,没有翻过一页书,没有记过一行笔记,却不知道为何考出了优异的成绩,那你毫无疑问是受到老天眷顾了,尽管有时候这被改称为“运气”。如果你和我一样创造性思维非常活跃,会觉得老天时不时就眷顾一下自己。但如果你真的和我一样,我们才不会指望借助老天的眷顾进行创作。
你会相信创造力源于魔法,是因为你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井井有条的准备来孕育一个伟大的创意。你觉得创意纯粹是灵感一闪,也是因为在大多的例子中,都没有讲过创意是如何经过深思熟虑后逐步成型,反而过于强调它是怎样在不经意的时间和地点突然降临。
然而,真正的错误其实是你一直一厢情愿认为自己从未准备好迎接创意的诞生。而事实却是创造力本来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其实这个事情在你小时候就得到过证明,只不过创造力反而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所以如果你被一个创意“击中”,请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力的杰作,而是你内在自我的短暂回归,重返你的体内激活了蛰伏已久的创造力,这是你告别童年、创造性思维系统化衰退后的宝贵余留。
相关资源:富网店特训营第一期(全套YY课程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