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IP组播(第1卷)》一书中的第2章,第2.13节,作者【美】Josh Loveless(乔希 勒夫莱斯) , Ray Blair(雷 布莱尔) , Arvind Durai(阿温德 杜莱),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2.13 总结
IP网络中的设备之间要想实现通信,必须能够处理或封装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数据。数据包是由MAC地址、IP地址、端口号和其他必要信息组成的。二层组播对于MAC地址,以及如何将IP地址映射为MAC地址有独特的需求。在映射过程中,IP地址中有5比特与OUI MAC地址重叠,这也导致组播IP地址与组播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为32:1。网络中的客户端设备使用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向网络通告自己希望接收组播流的意愿,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使用IGMP来通告自己离开某个组。现代交换机能够“探测”或侦听IGMP消息,并建立适当的转发表。在二层组播中,按时发送消息是一项重要的功能,有助于保护网络资源。风暴控制能够限制某个类型的流量,从而对网络的组成部分提供保护。当理解了二层设备在转发组播消息时的内部流程后,工程师可以在实施符合企业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时掌握主动权。
参考资料RFC 1054:针对IP组播路由的主机扩展
RFC 1112:IGMPv1
RFC 2236:IGMPv2
RFC 3376:IGMPv3
RFC 4604:IGMPv3和MLDv2(组播侦听器发现协议)
RFC 2362:PIM-SM(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
相关资源:入门学习Linux常用必会60个命令实例详解doc/txt